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八十四:地支之戌

标签:
甲骨文戌地支本义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甲骨文戌的象形是一柄板斧。但是誰說板斧就一定是兵器呢?其實所有的甲骨文學者都贊成這個戌是殷商的兵器,這個觀點人為地強化了殷商統治集團窮兵黷武的國家形象。其原因可能是來自公元100年左右許慎為“戌”所下的定義:
《說文》:“戌。滅也。九月陽氣微。萬物畢成。陽下入地也。五行土生于戊。盛于戌。從戊含一。”
《甲骨文字典》:“象古兵器形,與戊、歲、戉等皆斧鉞之屬。”
不錯,戊、戌、戉、歲都是斧鉞之屬,但是斧鉞之屬都不過是工具的一種,用來進行戰爭它就是兵器,用來伐木它就是工具,用來收割黍稷它就是農具。許慎的定義害人不淺,使我們至今以為戌就是一種單純的兵器。他的陰陽學說也把我們繞進了一個如十裡雲霧的謎團而不能自拔。
其實,用青銅鑄造戈、戊、戌、戉、歲是商人的始創,所以他們不會是爲了戰爭而發明工具,而是發明的工具被用于戰爭了。其實戈、戊、戌、戉、歲的本義都是某種青銅工具,在被用于戰爭以後,它們被沾滿了血腥,成為殺人的兵器。我們可以從甲骨文戌用于農曆九月的名稱證明這一點。
農曆五月是用杵的季節,農曆九月是用戌的季節。農曆九月有什麽樣的農時要使用戌呢?
戌月(農曆九月)是周人砍柴備冬的月份。《詩經·七月》載:“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禮記·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戎。……是月也。草木黃落。乃伐薪為炭。”所以甲骨文採用“戌”為農曆九月的名稱。
我國農村自古就有每年砍柴備冬的習慣。皖南山區的農戶每年都要請八到十個勞動力砍一天柴火,這一天砍來的柴火在戶外能堆呈一座房屋形狀。它們足夠該農戶一年的家用。家庭過冬的火塘也需要大量的越冬柴草。還有就是燒炭需要砍伐大量的櫟樹,在山中的土窯里燒成木炭運出山外供貴族享用。木炭是一種淨化後的能源,燃燒時沒有煙塵。殷商統治者不是每年的九月都對外發動戰爭,但是殷商人民每年的九月都必須砍柴備冬,殷商貴族每年九月都需要伐木燒炭,殷商統治者每年九月都要“教于田獵。以習五戎”。這才是農曆九月被冠以“戌”字的根本原因。我相信殷商氏族不是也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氏族。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戌的本義:殷商人發明的青銅板斧。名詞。引申為地支第十一位。農曆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