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译甲骨文字之二百七十四:地支之子

(2011-06-19 14:53:44)
标签:

甲骨文

地支

本义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破译甲骨文字之二百七十四:地支之子 甲骨文 (僅用於十二地支 上左二存疑)

這個甲骨文字在卜辭中僅僅用于十二地支的子。其實從《說文》時代這個子字都是用來稱呼人的,如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孔子、老子、孟子、孫子、淮南子等等。在殷商甲骨文中子的這一本義另有一字。因為甲骨文是一字一形一義的,所以上圖的甲骨文“子”僅僅表示我們今天的十二地支里的子。現代漢語中“子”字的其它義項在甲骨文中由另外的甲骨文本字表示。類似的例子我們已經考證過排(排列和排斥是兩個不同的甲骨文本字),中(中間、中心和射中是三個不同的甲骨文本字)。

“十二地支的子字”(以下簡稱子)在甲骨文的一期到三期之間寫法很簡化,造字待考。大概造字者要表達一個孩子的四肢、身體和頭髮。四期、五期以及周早期的“子”本義就非常突出了。它是一個新生兒的象形:上部從毛髮,中部從頭頂,下部從兩手。這是一個俯視角度的造字,造字者是從新生兒的頭頂視角造字的,所以看見的是毛髮、頭頂和兩隻手。頭頂中間是一個×。這個符號×是新生兒頭頂的一部份,它就是囟門。囟門是新生兒婴儿左右顶骨与颅盖诸骨尚未接合所形成的骨间隙,也是新生兒不同于其他幼兒的標誌。每個新生兒的頭頂上都有前、後兩個未閉合的囟門。象两块没有骨质的天窗,医学上称为囟门。前囟門呈×狀,后囟門呈三角狀。将手指轻放入在囟门上,可以摸到与脉搏一致跳动。

所以這個“子”是獨體象形字,不是會意字。到了周代這個“子”字與稱呼人的“子”字合並為一個字,所以周金中只有一個“子”字。子的本義是陽氣初生,一元複始。所以其造字用了新生兒的象形來表示。這個“子”字戰國之後和已經的“已”發生聯繫也是因為它的初文本義是新生兒的原因。新生兒是一個週期的結束——已;同時又是一個週期的開始——以。所以在小篆中“倒‘已’為‘以’”。夏曆和農曆建子,因為正月是一年的開始。卜辭中的地支一律使用此字,無一例外。

《說文》中許慎迴避了這個字的先秦發音。這個字的先秦發音和“子”是一致的,但是它並不是讀作zǐ。段玉裁考证为即里切。我赞成。其实在商代发音中子、己、巳、嗣都是一音之转,只是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例见甲骨文嗣: 破译甲骨文字之二百七十四:地支之子 嗣,上从人从子,下从册。读如巳。本义是父子两代载入史册(家谱)。本字中的“子”是一个意符兼声符。既代表下一代,又兼做声符巳。所以“子”“巳”殷商发音應相同。至今方言中将“自己”发音为jìjǐ仍是常見現象。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子(十二地支之子)的本義:新生兒。名詞。引申為地支第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