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六十九:厂 石

标签:
甲骨文厂石本义山崖山洞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查閱甲骨文字典,你常会發現在有些工具书中甲骨文“石”有兩個本字。這兩個字都破譯為“石”,但是同一個本字爲什麽會有兩種表現形式呢?而且這種現象在甲骨文研究者中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遊戲規則:甲骨文字存在著不同的異體字。例如孕,育,魚,漁,鳥,蟲,還有這個甲骨文“石”。
我的觀點是:甲骨文是一字一形一義的。所以上面列舉的各種異體字中只有一個是本字,其餘的都是尚待我們破譯的未識甲骨文字。
上面的兩個甲骨文“石”字哪一個才是石的本字?答案:它們都不是“石”字。而是“石”在自然界存在的兩種不同的形式。左邊的字本義為:山崖。右邊的字本義為:山洞。也就是有“入口”的山崖。當然,山崖可以是石崖,也可以是土崖;山洞可以是石頭的洞,也可以是土質的洞。甲骨文“陟”“降”“墜”“陵”等涉及登高的字就是由一級一級的山崖組成。但是就這些字本身我們看不出它是石崖還是土崖。
說這兩個字不是甲骨文“石”依據是這樣幾個石部首的甲骨文字:
圖一是一隻手拿著錘砸向山崖;這個甲骨文字破譯為“磬”值得懷疑。
圖二是一柄我(殷商青銅武器)砸向山崖;破譯為硪。
圖三是一柄蜃(殷商農具)砸向山崖;破譯為辰。
圖四是兩崖之間有水流過。破譯為峽(硤)。
這四個字都是會意造字。但是除了圖二中的“我”可以算作聲符以外,其餘三例都沒有聲符。依我的觀點圖中所有的部首都是意符。即使“我”也是意符兼聲符。所以這四個字的本義都只能靠會意來破譯。但是就總體而言,通過會意,這些工具農具武器所挖掘的對象絕不是石崖,而只能是土崖。圖四破譯為甲骨文“峽”(或硤)是我的見解。兩個字皆可以通:土崖之間從“峽”;石崖之間從“硤”。
現在我們回到本文中心議題。左側的字有學者破譯為厂(發音罕)。根據上面的分析,我贊成將這個字破譯為厂,但是這個甲骨文厂的本義應該是山崖。許慎的定義是基本準確的。《說文》:“厂。山石之厓巖。人可居。象形。”注意許慎定義中“人可居”三個字极其珍貴,它說明這個山崖上部是凸出的可以遮風避雨的,所以人可以居住在這樣的山崖之下。而這樣的可供人居住的山崖一般是石崖,不是易產生坍塌危險的土崖。
右側的甲骨文字字面會意是山崖下面有一個入口:山洞。所以這個字的本字可以破譯為石,但是這個甲骨文石的本義不是傳統的本義“形則為石器,以石器本質為石,進而表示一般之石。”徐中舒《甲骨文字典》這個甲骨文“石”的本義應該是山洞。依據地質學原理,山洞多是由於成份為碳酸鈣的石灰岩長期受水流侵蝕作用形成,所以山洞絕大多數是石洞。由這個意義引申為泛指“一般之石”。這才是這個字的發展路徑。
雖然我解釋了這樣兩個字可以做石崖和石洞理解,但是這並不能排除它們含有土崖和土洞的本義。因為第一,上面我們看到這種山崖可以用工具農具去挖掘;第二,在甲骨文字中石部首系列字常常在山崖或山洞上面生出草或者樹木甚至樹林。如上面列舉的甲骨文“磬”(有學者認為上部的“”為磬的支架,下部為以手執錘擊磬,存疑),類似的例子還有甲骨文蓐(前5·48·2),殷(乙8502)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厂的本義:山崖。名詞。石崖下面可供人居住。
石的本義:山洞。名詞。山洞絕大多數是石洞。是由於成份為碳酸鈣的石灰岩長期受水流侵蝕作用形成。由這個意義引申為泛指“一般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