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六十:雜色牲畜的造字

(2011-06-04 15:08:19)
标签:

甲骨文

杂色牲畜

本义

表示

会意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六十:雜色牲畜的造字 图一 甲骨文   許慎認為是:“駁。馬色不純。”徐鉉認為是“疑象駁文”。李孝定說:“馬名,蓋即雜色馬之專名。”馬如森也認為是雜色馬。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六十:雜色牲畜的造字 图二 甲骨文 郭沫若認為是:“犁之初文……物之本義為雜色牛。”徐中舒引《左傳》《周禮》諸經認為物是雜色牛。馬如森也認為是雜色牛。

但是,按照甲骨文造字的規律。如果前一個甲骨文字是雜色馬,則以雜色牛為本義的甲骨文造字應該是從牛從爻。如果後一個甲骨文字是雜色牛,則以雜色馬為本義的甲骨文造字就應該是從馬從勿。在殷商甲骨文系統中凡表示雜色的牲畜,它們的本字一定遵從一個共同的表示“雜色”的意符。所以上述兩字的本義為雜色馬和雜色牛就很值得懷疑。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六十:雜色牲畜的造字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六十:雜色牲畜的造字 图三 在殷商甲骨文系統中有這樣的一類字,它們都是有一種牲畜與甲骨文的“文” 字組合而成的。甲骨文的馬、牛、羊、鹿分別和甲骨文“文”組成了一類字说明“文”作為意符代表了這些牲畜的一種共同的特徵。意符“文”在這一類甲骨文字中的本義是什麽呢?我們來探討甲骨文的“文”作為單獨的會意字本義是什麽: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六十:雜色牲畜的造字 图四 在甲骨文的“文”字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袒露胸膛的人,它的胸口有不同圖案的紋身。這就是《說文》所謂:“文。錯畫也。”殷商貴族喜歡紋身,可能連商王也不例外。卜辭中常見“文武帝”“文武丁”“文協王事”“文武”的記載。這種紋身看來一般是紋在胸口。從卜辭看記載較多的是武丁,這也比較符合武丁“舊勞于外” “三年不言”“殷之賢王”的經歷和個性。

     甲骨文的文是一個會意字,由後來的漢字“文”和中間的紋身圖案會意。其實長江以南的越國地方也有紋身的風俗。越國的紋身是爲了使人的皮膚更加接近龍(龍捲風)的外表,據說這樣可以“避蛟龍之難”。所以春秋戰國之際的越人特點就是“斷髮文身”。紋身可以是各種圖案,從甲骨文看有“X,有“心”有“一”,这说明甲骨文的“文”字中间的符号是一个代表纹饰的圖案,也就是我所認定的非固定意符。

這個甲骨文的“文”和另一個牲畜的象形字結合表示什麽本義呢?當然它不会是表示給牲畜紋身的意思。我認為,這裡的“文”表示的本義是牲畜身上不同的毛色組成的花紋。也就是本文開始提到的“雜色牛”和“雜色馬”,當然也可以是“雜色鹿”“雜色X”的本義。(图三左下字为杂色鹿)甲骨文的“文”造字時結合的動物一般是牲畜,不是野獸。因為野獸的花紋都是特定的,所以許慎在定義“虎”的時候並沒有規定它的花紋,定義“豹”的時候說“似虎圜文”,可見豹的圖案就是“圜文”(黑色的圆点或者圆环)。只有牲畜才會出現雜色的現象。

現在我更加堅信我對甲骨文“駁”和“物”兩字的本義是雜色牲畜的否定。

我在《破譯42》中考證了甲骨文“物”的本義應該是:宰殺牛。

我在《破譯49》中考證了甲骨文“駁”的本義應該是:馬作縫合手術以後留下的疤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