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005
  • 关注人气:3,9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四十五:敝

(2011-05-22 08:23:25)
标签:

甲骨文

本义

捶洗

衣物

破敝

杂谈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我們先採用拆字的方法看一看漢字“敝”的構成:它的左側是一個毛巾的巾字,上下一共分佈著四個點;它的右半是一個“攵”,這個“攵”在甲骨文中的原型是一隻手拿著一把工具。我之所以首先拆解這個敝字是因為這樣的拆解有助於我們理解甲骨文敝字的構成以及它的本義。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四十五:敝 甲骨文

上圖是三例甲骨文的“敝”。左半是巾,右半是手執工具——攵。我們發現甲骨文敝字中的四點是一個非固定意符,它可以是兩點(例一),也可以是三點(例三),在現代漢字中又是四點。

右側的手執工具要打擊的對象當然是左側的“巾”。那麼這個造字要表達一個什麼樣的本義呢?

巾是什麽?《說文》曰:“巾。佩巾也。”段注:“按以巾拭物曰巾。”就是說巾是古人隨身攜帶擦拭東西用的一塊布。其作用相當於後來的手絹,今天的面巾紙。因為是擦拭東西用的布巾,所以當然就要經常洗滌。所以這個字的本義就與洗滌布巾有關。

這就使我們聯想到一種古老的洗衣方式:在河邊的青石上用光滑的木棒或者棒槌捶洗衣服。所以右側的“攵”的本義就迎刃而解。這是一隻手拿著捶洗衣服用的棒槌的會意。

那麼怎樣解釋那幾個散點呢?那幾個散點代表的捶洗衣服時四處飛濺的水滴。因為它們四處飛濺,所以採用了這種非固定意符的散點表示。這是很形象的。

現在的問題就歸結到了最關鍵的一點:這個甲骨文敝的本義是什麽?

《說文》:“敝。帗也。一曰敗衣。”這裡許慎實際上收集了敝的兩種本義。一是帗。帗又寫作袚或者韍。是古代跪拜用的護膝。因為經常跪拜就顯得破舊不堪。二是“敗衣”。就是衣服經過在水中的反復捶洗而變得破爛不堪。總之,敝的本義是破爛不堪的衣物。

現在我們反思上面我對敝字的拆字就會發現,我對意符散點的破譯不夠準確。因為如果用棒槌捶打衣服時水花四濺並不能代表那衣服就是一件破舊的衣物。一件嶄新的衣服在捶洗時也是水花四濺的。所以在甲骨文乃至現代漢字中的幾個散點並不能解釋為水花四濺。而應該解釋為經過反復捶打的衣物上掉下的殘線和敗絮。

在卜辭中這個甲骨文敝僅作地名使用,這個敝地是商王經常去打獵的地方:

卜辭:“癸卯王貞:旬無禍。王占曰:吉。王在敝”(后上10·2

卜辭:“王其田敝……”(京津4454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敝的本義:因反復捶洗而破敗的衣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