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甲骨文字之一百七十六:重复表示多数

标签:
甲骨文春蒿萑暮苴重复多数校园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图一
春
除了上面的五个字以外,殷商甲骨文中还有很多品字形甲骨文,例如品、晶、鱻、羴、雥、焱、蟲、三豕等。这些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用同一个意符重复以产生多数的本义。
这是甲骨文造字的原则之一:重复表示多,重复的符号一般在三个以上。同一意符的两项重复形成的甲骨文字本义比较复杂,例如我们已经考证的龖和虤,此外还有豩等。
甲骨文鱻字形为水中四鱼相叠,本义应该是鱼群;
甲骨文羴字形为三羊相叠。《說文》“羴。羊臭也”。这应该不是甲骨文羴的本义,其本义应该是羊群。“羊臭”,即羊的腥膻味应该是其引申义。
甲骨文雥字形为三隹叠加。本义为鸟群。《說文》:“雥。群鸟也。”这是其本义。
甲骨文焱字形为三火叠加。本义为火群,意指着火点不止一处的大火。《說文》:“焱。火華也。”意指火苗处处。
甲骨文蟲一般以两虫叠加,本义为昆虫的总称。《說文》“蟲。凡虫之屬皆从蟲”。后简化为虫字偏旁。
甲骨文三豕相叠应该是猪群。此字在甲骨文中少见。多见两豕叠加,音豳。《說文》:“豩。二豕也。豳从此囗。”
重复原则用于甲骨文造字意指很多:
图一:甲骨文春。字形为春阳杲杲,草在树林中萌芽而出。《說文》:“春。推也。从艸从日。草春时生也。”
图二:这个甲骨文字学界有释为蒿。见《古文字類编》《殷墟甲骨学》《甲金篆隶大字典》等。但是这个破译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个字的主体是一座亭状建筑物。这个建筑物下从口,我认为是殷商人打水的井亭。水井一般都在城边或者山边等僻静处,因为要保持水的干净。周围的四个木代表这个建筑物位于树林中间。它的本义重在中心的亭字,而不在四周的树林。这一点看一看上图中其它五个字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其余五个字的破译本义的中心都是中间的意符,所以本字也不能例外。该字本义暂存疑。
图三:甲骨文萑。字形为鸟在林中,意为林中鸟。《說文》:“萑。草多貌。”也不是本义。因为甲骨文造字明显标识出不仅是“草多貌”,而且是“树多貌”。造字本义应该围绕中间的鸟,而不是周围的草。我以为,其本义破译为草盛没(埋没)鸟状比较贴切本义。卜辞有:
【例一】卜辞:“工方出。王萑。五月”(外1)
【例二】卜辞:“…寅卜。王…在萑”(卜通别二)
图四:甲骨文暮。这个字本义比较好懂,是太阳落进了草丛中。比较一下甲骨文旦,太阳初升时的意象是太阳跃出海平面。以日出东海来说明早晨,以日落草丛说明黄昏是很准确的。《說文》:“暮。日且冥也。从日在艸中。”与甲骨文本义相合。
图五:甲骨文苴,本字存疑。因为造字时使用了多个木字,说明环境是树林中。从这一点造字动机看,《說文》的“苴,履中艸。从艸且聲。”就完全不相吻合。意符且左侧从手,说明这是一个动词。在树林中,这只手要干什么?下从且,且在这里又代表什么?且上面的那个意符——横着的A——又表示什么?所以这个甲骨文字破译为苴的可能性不大。只能存疑。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