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考7:从洹北迁邑洹南,是盘庚还是武丁?(上)
(2010-12-24 08:16:25)
标签:
洹河南北盘庚殷墟武丁谅阴文化 |
分类: 远古史 |
商代的殷墟遗址分成洹河南区(即亳殷)和洹河北区(即北蒙)两个部分,史学界没有争议。洹河北古属齐国,洹河南古属鲁国,似乎也没有什么争议。所以洹河以北的殷北和洹河以南的殷南极有可能在商代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小国。见《說文》洹条。
盘庚迁殷最终是迁到洹河北的殷墟呢,还是迁到洹河南的殷墟呢?讨论武丁时期商的都邑问题根子还是在盘庚这里。
《水经·瀔水注》“阳渠水(洹河安阳段)又东迳亳殷南,昔盘庚所迁。改商曰殷,始此也。”意为安阳河从亳殷的南边流过,郦道元认为亳殷应该是在洹河的北边。这正是今天考古已经发掘出的洹北商城的遗址所在地区。“昔盘庚所迁。改商曰殷,始此也。”说明盘庚迁殷的第一落脚点是洹河北岸的洹北商城而不是洹河南岸的殷地。《史记》的集解和索隐所引汲冢古文有:“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墟,南去邺三十里。”这就是指今天殷地在洹河北边的地理区域。这一地区正是盘庚迁殷最先到达的居留地——北蒙。郦道元犯了一个错误,这一地区并不是亳殷,而是北蒙。也就是皇甫谧所称的北亳。盘庚“将治亳殷”的亳殷是在洹河的南岸。
时间不长,也许是了一次重大的天灾,也许是为环境所逼。盘庚又决定把这个邑从洹河北岸搬迁到洹河南岸。因为盘庚已经是第五次迁邑,他的人民已经厌倦透了搬迁。这一次又没有正当理由,所以引起了包括朝廷高官在内的多数人不满,他们希望过安逸的生活。《尚书·盘庚》就是记录这一历史事实的,但是文中并没有披露盘庚自洹北迁往洹南的真实的动机。过去我们习惯地认为,《尚书·盘庚》一文记录的是盘庚从奄(山东曲阜)搬迁到洹河北岸的殷地。其实它记载的是盘庚从洹北到洹南的这一段历史。至于这次搬迁的动机,始终未见相关典籍。只是在《尚书·盘庚》中有八个字的记载:“殷降大虐”和“先王不怀”。详见我的《<尚书·盘庚>十六问兼作答》现在来谈武丁。
武丁是小乙的儿子盘庚的侄子,子承父位在殷商时期是新生事物,尽管以前也有,但是有商一代以兄终弟及为正统。“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史记》说此前武丁一直在外征战不息,所以《尚书·无逸》称“高宗旧劳于外”。有一种可能是武丁回国既是奔丧又是即位,但是武丁时期的卜辞不支持这种说法。这个说法的成立与否非常重要,对于武丁居洹北还是洹南有重要的史证价值。
《史记·殷本纪》说:因为“帝小辛立,殷复衰”,所以“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这是在虽然是在美化武丁,但是这段文字丝毫看不出武丁的国都是在西亳的迹象。武丁即位后首先面临的是为帝小乙守丧三年(实际时间两年另一个月)。这三年应该住在洹河北边的王陵区为他搭建的专门建筑里。守丧其间一般不说话,定期哭灵,以示悲痛。《檀弓》“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所以,武丁一定在洹北居庐守丧三年。参见我的博文《商太甲复辟的真相》当三年谅阴结束后,武丁要亲政。如果殷商的都邑还在洹河南的殷墟,武丁一定有一次庄严隆重的祭祀随后有南渡洹河回宫的行动。这里很容易产生是武丁迁邑洹南的误解。既然有武丁迁往洹南亳殷的误解,也就会被认为殷商是从武丁开始迁往洹南亳殷的。这个结论如果成立的话,就无法解释盘庚,小辛,小乙连续三朝的卜辞都是在安阳小屯村被发现的考古事实。也无法解释洹北考古仅仅发现无字甲骨的事实。
除了这些行动之外,没有看见史书有明确的武丁迁邑洹北的记载。
引起学术界分歧的还有《楚语》中的一段话:“白公子张曰:‘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亳’。”王国维认为,武丁在长期征战中功德昭昭,继承小乙的王位时,渡过黄河向北前往殷墟。但是我认为解作“南渡洹河,前往亳地”也是通顺的。因为不知道武丁是从什么方向回国的,我们只好从别的考古物证或者文献资料来论定这个问题了。
首先,大多数专家是赞成从盘庚到武丁为甲骨文一期的分期的。至少说明这个期间卜辞文化是没有中断过。如果武丁在59年的执政中,实行了从洹河北岸迁往洹河南岸的迁邑行动,卜辞考古中应该分别出现两个不同时期的窖藏甲骨。即使说南岸的甲骨遭到毁灭性采集的破坏的话,其北岸的考古应该发现盘庚直至武丁前期的甲骨窖藏。遗憾的是北岸至今只找到了有钻无字甲骨,说明甲骨的历史要早于南岸。这个问题也许洹北商城的考古会提供正确的答案的。既然甲骨一期是连贯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盘庚时期已经迁邑到了洹河以南,并在那里建成了新邑(宫殿和居民区)。
甲骨卜辞是每年集中掩埋一次。所以甲骨的集中出土很能说明问题。
例如,《后编》上25:“父甲一牡,父庚一牡,父辛一牡”应该是小乙(有武丁的可能)时所卜,至少可以说明小乙之时就已经住在洹南殷墟了。
后三条都是武丁时期的卜辞:一,“…口贞:洹其乍兹邑,祸…”(续4·28·4)二,“贞:洹弗乍此邑,”(同上)三,“…卜,争贞:洹其乍兹邑。【祸】…”(掇二476)上述三条卜辞都是在洹南发现的卜辞,说明卜辞考古不支持武丁迁邑洹南的设想。武丁时期的卜辞出土较多,多出自洹南殷墟,至少说明武丁在此定居。上文说到有一种可能是武丁回国既是奔丧又是即位。我之所以说“武丁时期卜辞不支持这种说法”就是在武丁卜辞中多次出现“父乙敛”的提法,说明小乙在世的时候就住在洹南殷墟。即便是在武丁三年守丧期间,占卜也应该是在洹南由专人在特定场所完成的。
设想,如果武丁时期才将国都到洹南亳殷,那么盘庚,小辛,小乙的三朝卜辞就应该或者出现在西亳偃师,或者出现在洹北殷地。而亳殷(即现在的河南安阳殷墟)的这一段历史应该是考古学空白才相符合。
再回到盘庚迁殷。对于《书序》:“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束皙说孔子壁中《尚书》原文是:“将始宅殷”,就是说将在殷地兴建宫殿房屋。王国维说束皙不是在坏孔子壁之后看见的,而是在朝廷秘府看见这个记载的,因为当时还没有经过永嘉之乱。
盘庚已经留下祖训:永命于新邑。武丁可能不敢擅自变动祖训,所以才会“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