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殷商考6:盘庚迁洹南的卜辞证据

(2010-12-19 07:57:45)
标签:

盘庚

洹水卜辞

殷墟

飮于河

文化

分类: 远古史

今天的安阳河在盘庚时期叫洹河。它的北岸被京广线一分为二:东边是正在考古发掘洹北商城遗址,西边是晚商的殷墟陵墓区。洹河的南岸是殷墟宫殿区,作坊区和部分墓地。在卜辞中可以找到几条关于洹河的记载:

一,“戊子贞:其尞于洹泉……三宰宜牢”(甲903

二,“…东洹弗…”(粹1061

以上两条均与洹水相关,其中洹泉要作一些解释。马如森将洹泉解释为“疑为洹水之源,也可能是水神”。这是马先生对洹水相关地理情况不了解的缘故。洹水从林县隆虑山向东流,在太行山东麓一个叫善应村的地方由地下河流出地面成为今天的安阳河。洹的甲骨文从水从回,应该它在善应村的洹水源头出水的泉涌之状。尞是一种祭祀名,在洹水源头问卜祭祀应该和生活用水,水旱水灾,或者丰收有关的祭祀。商周两代每年都要在水边、水中祭祀泉源、河流、渊澤等,祈求丰收和平安。详见《周禮》

后三条是武丁时期的卜辞:

三,“…口贞:洹其乍兹邑,祸…”(续4·28·4

四,“贞:洹弗乍此邑,”(同上)

五,“…卜,争贞:洹其乍兹邑。【祸】…”(掇二476

从文中可以看出,“乍”(读音作)在晚商甲古文里我根据甲骨文字形理解可能是“起来”或者“涨水”的意思。也有甲骨文专家解作“作”即“建造”的意思。我的认定有一个重要的依据是上面的第三第四两条卜辞内容。根据专家意见作“建造”如解释的话,第三条应该解释为“某人卜问,结果是在洹水边建造城邑,凶”,这样的解释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它无法继续解释第四条卜辞,因为第四条卜辞的内容是“弗乍兹邑”,按照上述解释就是“不建造兹邑”,既然不建造兹邑就根本不需要问卜,从而也就不会出现这样一条卜辞。卜辞是因事问卜。因此可以反证卜辞“乍”的意思不是“建造”,而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发作”。

所以我认为,‘第三条直译是:某人卜问:(结果是)洹水淹此邑,凶。第四条直译为:某人问卜:洹水不会淹到此邑,(当为吉)。这就说明武丁时期的商都仍在洹河两岸的殷地。

还有两条卜辞可以间接证明盘庚所迁之亳殷是在洹水的南岸:

六,“昃亦有设,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叕35

七,“王口曰:出口,八日庚戌,有各云自东口母,昃,亦有出虹,自北饮于河”(4)

在《破译甲骨文字:殷商的记时方法》一文中,我已经论证了昃在殷商时期是时间词,昃具体指的时间是午后。这两条卜辞都是记录午后有虹出现。

注意这两条卜辞中都提到了“有出虹自北饮于河”的现象。卜辞的占卜地点一般是在殷墟,占卜有了应验以后就地窖藏埋起来。“有虹自北”当然是自殷墟的北边,从河北到北京都是可以的。但是“饮于河”,就很值得分析一番。有相当一部分史家是赞成《盘庚》“涉河以民迁”是南渡黄河,迁往西亳河南偃师的。这两条卜辞中两处提到的“河”应该是什么河呢?有一点地理学和气象学常识的人都会判断,这里的“河”不是黄河。因为如果有这样一道虹它从殷墟的北面跨过天际直到殷墟南面200公里的黄河,那该是怎样的一道“奇异的彩虹”啊!一是跨度这样大的彩虹在气象学里不存在。二是卜辞里说得很清楚:饮于河。殷墟的人们是看见它一头在北边一头扎进了河里喝水(饮于河)。这条河只能是洹河,要知道饮于黄河在殷地是看不见这种“饮于河”的现象的,殷墟的人们在亳殷所能看见的只能是有虹“饮于洹河”。这样才符合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常识。

以上七条卜辞均出自洹水南岸的亳殷之地,时间跨度一直到武丁时期。说明自盘庚到武丁殷人不在偃师而在亳殷。可以初步判定:盘庚时代的卜辞甲骨在洹水两岸的殷地都不会有发现。因为系统的甲骨文字在盘庚时期还没有被创造出来,也就不会被用于占卜和刻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