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译甲骨文字是七十四:條 未(末)

(2010-10-19 06:46:35)
标签:

许慎

十二

地支

本义

树梢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破译甲骨文字是七十四:條 <wbr>未(末) 甲骨文       破译甲骨文字是七十四:條 <wbr>未(末) 甲骨文未(末)

请大家比较一下甲骨文的條和未两个字差别在哪里?这两个字的主体相同,呈现一棵树的形象。所以它俩都是象形字。不同点在于:條字除了下面的树根以外,树身都是枝条状的。这正是植物杞柳的象形——没有主干,都是枝条。未字则不同,它的主体是木——一棵树。枝条则生长在这个树的树干的最上方,它有长长的树干。

所以甲骨文條的本义是细长的柔软的枝条,名词。而甲骨文未字的本义是树梢,名词。根据这个未字的象形来理解,我认为是许慎以前的古文字学家们犯了一个错误——这个未字的本字应该是末——树梢。发生这个错误的原因是当十九世纪末甲骨文字出土时,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用法已经使用了两千余年。专家学者们对号入座,将这个字定为“未”。显然,甲骨文的十二地支中不能没有未字!我们即使从甲骨文的象形来看,这个字的上面一横也远远长于第二横,这正是汉字末直到春秋时期,树梢这一本义都是用末而不是用未字来表示的。见《左传·昭十一年》:

“王曰,国有大城何如?对曰,郑京栎实杀曼伯。宋萧亳实杀子游,齐渠丘实杀无知,魏蒲戚实出獻公。若由是观之,则害于国。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这里未大必折正是树梢大了必定会折断。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意思。

十二地支中的第八位未,在远古的甲骨文中的本字应该是末。这个字被错用了至少两千年。

森林里的大树,为了争夺更多的阳光,它的树梢就拼命地向上长,下部树身很少有枝桠。

《说文》“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字,它的《说文》引用了很多的籀文和春秋古文字。但是他对未的这个解释是和上面甲骨文未字(实际上应该是末字)的本义有生拉硬扯的嫌疑。

但是在卜辞中,这个字确实被反复使用在天干地支的组合中,例子很多,如:

“辛未卜,何,贞:王往田”(前4·41·4

这其中透露出一个玄机就是:晚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十二地支实际上应该是:

-----------

夏历正月建寅。所以地支第八位——?——对应的是夏季最后一个月,农历六月,是大地的土壤温度最高的时候,此时树的生命力最旺盛,树梢(即末)长到一年中的最高点。也就是许慎说的“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准确地说是木老于末——树梢)。立秋以后,土壤温度逐渐下降,树叶开始黄萎飘零。所以远古人们用位列地支第八位应该是很有道理的。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條的本义是细长而柔软的枝条。名词。

未的本义是树梢,末端的意思。名词。本末倒置——未的本字和末倒置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