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一个理科学者的思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799
  • 关注人气:3,9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译甲骨文字之二:亭

(2009-08-12 12:38:01)
标签:

甲骨文

说文

汤亭

偃师县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亭是自我国商代就有的一种建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和城墙结合在一起的亭,用来观察了望城内外情况的。第二种是建在道路旁的单独的亭,用来给旅途之人避雨、喝水、休息、住宿、防备盗贼的。如果从用途上分,亭的作用就更多一些。

《说文》“亭,民所以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

《周礼》“三十里有宿。”郑注:“宿,可止宿。若今亭有室矣。”

《风俗通》:“亭,留也”《释名》:“亭,停也。”

以上都是西周以后的解释。那么在商代,亭的原始意义是什么呢?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如《说文》所说,上有楼,故从高。说明“高”在商代其原始意义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和楼有关的名词。甲骨文以名词和动词为主。但是“亭”下面的丁既是音符也是义符。就是每一个亭都是有人看守的。这个守亭的人到了汉代由于社会治安不好,就变成了两人:“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汉书·高祖记》应劭注。由于商代留下的关于“亭”的相关资料很少,我们只能从有关古籍中寻找它的蛛丝马迹。

《说文》:“亳,京兆杜陵亭也。”

《六国表》:“汤起于亳。”徐广注:“京兆杜县有亳亭。”这个汤是不是商汤史界还有争议。但是上述两例说明了商代就有亭的存在。这个“亳”亭并不能代表汤就一定居住过。凡 汤居住过的地方有的亭应该以汤冠之叫“汤亭”才对。《左传·襄九年》郑注:“亳,今河南偃师县有汤亭。”说明汤曾经居住过河南偃师县。但《伪孔传》说:“汤自商丘迁焉,故曰从先王居。”这个先王如果是指帝喾,则确实没有道理,汤居住过的地方不代表帝喾就一定居住过。

但是商代的亭是什么样子?是象周“三十里有宿”,还是象汉代“县道大率十里一亭”。或者还有别的什么存在方式呢?上述两例关于亳亭的记载说明,商代的亳应该是一个国或者邦的代名词。一是,汤起于亳。既然是起事,一定是有民众跟随的,所以在某个城邑起事可能性较大。二是,说“京兆杜县有亳亭”,亭和县并提,县是行政概念,县下当然也应该是行政村——亭。当然,这个亭也许是某居民点的标志性建筑被用来代借指某一个城邑。这在甲骨文中不是孤证。

破译甲骨文字之二:亭(粹652)左为甲骨文郭,即城廓之廓。在小的城邑(包括有城墙的聚落)的南北方向分别有亭,南北之亭有别。

破译甲骨文字之二:亭(京都3241)左仍为甲骨文郭。大的城邑四方有亭。其东西北三亭和南亭有明显区别。

以上例子说明:亭在商代是建在城墙上的,小的城邑有南北两亭,大的城邑有四亭。为什么南方的亭和其他的亭有区别呢?那是由于商代城邑的城门向南开,所以南方的亭兼有主要城门的作用。“古者城阙其南方谓之口”《说文》。这说明亭最早是用于军事用途,即用于观察了望城邑内外情况,一有异常可以迅速作出反应。所以亭字从丁,是日夜有人值守。至于发声为丁声则完全是服从字义的,就“亭”字而言,是字义决定了发声,而不是发声决定字义。

亭这种建筑是盘庚迁殷以后发明的,我们从《周礼·考工记·匠人》中可以找到依据: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可见亭一般是建在城墙四个角上的可能性较大一些。亭的功能可能是多样的,不仅仅用来瞭望。从卜辞中涉及亭的建筑物的功能看,亭的作用可以是井亭(高),可以是粮仓(亳),可以是供路途之人避雨、休息、住宿等(亭)。

因为商代的亭是城垣上的建筑,后来发展成为驿亭应该是分散在县道旁的小而简单的建筑物。所以考古中难以发现,因而在史料中记载很少。好在甲骨文字里还保留着相关信息。我们可以据此理解商代有关亭的一点情况。但是在对“亭”的研究中我发现了甲骨文中一点带有普遍性的文字特点:

  破译甲骨文字之二:亭亭(甲28)破译甲骨文字之二:亭高(甲1611)破译甲骨文字之二:亭亳(佚918)破译甲骨文字之二:亭郭(同上)

以上四字的共同点是含有相同的部首,姑且叫亭字头吧。说明在甲骨文中这样几个字都应该和亭这个建筑有关系。其中最不能被人接受的是“高”字,其中的下面的“口”字应该是义符,这个口表明什么呢?它决不是表明“人口”或者“吃”的意思。因为亭不是一个用来居住和吃饭的地方。所以引申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口”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是不是写法上有更加具体细致的规定?它是不是只有“嘴巴”这一个含义?我怀疑,但是我的想法还没有考虑成熟。

比较一下甲骨文中“商”字的写法,更加坚定了我对甲骨文“口”字的写法和意义的怀疑:

破译甲骨文字之二:亭(佚853)破译甲骨文字之二:亭(甲2416) 这样两个“商”字都带有口字。我认为商是“帝丘”两字的复合字,这里加上“口”是什么意思呢?帝丘和这个口有什么关系呢?这里阙而不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