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中华民族始祖母
(2009-07-06 10:43:55)
标签:
两性女娲三皇父系社会屈原中国文化 |
分类: 远古史·楚辞 |
如果你向中国的远古寻找中华民族的起源,站在最前面的一个人应该是一个女人:女娲。为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女娲创造了人,创造了中国人。分析一下女娲造人的传说形成的过程你就会发现,女娲创造人是真实的,可信的。女娲创造人的传说分成三个阶段: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山海经·大荒西经》
“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淮南子·说林》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上述四则记载是按照历史顺序也是按照人类认识的发展顺序排列的.第一则记载,人类尚无父系社会的痕迹,女娲的肠子变成了人.我在前面的博文中已经论及,女娲的肠子(先后)化成过十个人。这是远古时期女人生育的场合不避讳男人,大家亲眼目睹了女娲产下胎盘的过程。人们以为是女娲的肠子变成人。这说明在那个时代,思维能力低下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男人在繁衍后代中是起作用的。这是第一阶段的传说,是历史的真实。
到了“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的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男人的这种作用。这里的“化”作“交媾”解释。但是,处于母系社会后期和父系社会之交,原始人类仍然处于群居乱交状态,人们还是不能为孩子找到生身父亲。所以在《淮南子》中才有“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的记载,认为只要和女娲发生性行为的所有的男人都和孩子相关。黄帝决定了孩子的性别,上骈决定了孩子的耳目,桑林决定了孩子的臂手。这清楚地表明原始人类认识问题的清晰的发展思路。这是第二阶段的传说,也是历史曾经存在的人类思考。这种“共同决定论”还说明了上骈和桑林是两个凡人,和同一时期的黄帝一样,他们是两个曾经和女娲有过性关系的男人。过去的专家大多倾向上骈和桑林是两个神的名字。
至于从汉代开始的对女娲用泥土造人的神话,只是为了强化男权而企图剥夺女娲的中华第一人地位的神化过程。其根本原因是当时女娲名列三皇之首。只有神化女娲,使她变成神,才能够使中国的历史变成男人的历史,才能使三皇变成男性的三皇。所以“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应运而生。这是第三个阶段,是男权势力的别有用心的歪曲。现在我们回到《楚辞·天问》: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朱熹认为这句话前面没有伏羲二字所以不好解释。其实《天问》中凡是连续的两问主体都是一个。屈原在这里问得很清楚:女娲登立为远古帝王(母系社会氏族的领导者),是谁使她当上了这个最高位置?(造人的)女娲也有身体,是谁创造了她?这里根本没有伏羲的事情,实际上是根本没有男人们的事情,最早的女娲传说都没有伏羲的影子。屈原的这两问本身也说明了很多问题:
一、女娲是“千古第一帝。”因为在没有任何帝王的时候,女娲就已经被民众奉为“帝”了。所以屈原才会问道:“登立为帝,孰道尚之?”所以女娲是远古第一个帝王,她应该位列三皇第一。但是在后来的父系社会中,出现了许多版本的三皇排序,就是没有女娲在第一的记载。屈原这最早的一问或许会为我们提供一点思考。
二、女娲是中华民族第一人。女娲创造了人,但是作为第一个女人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呢?所以才会有“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这样一问。同样的疑问在夏商周秦四个朝代,他们追寻远祖时无一例外地都找着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和天神感应而生下了夏商周秦的远祖。
三、在这里,根本没有提及男人。说明在女娲时代,人们只是认为是女人创造了人类,因为他们亲眼看见每一个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有女人生下来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女人之所以能够“造人”和男人是分不开的。这个问题我在《远古史研究的盲点之二:感天而生》里作了很细致的分析。人类在进入父系社会很久以后才认识到交媾、怀孕是创造人类的必经之路。
男性社会不愿意承认这份权力来自女娲,但是又不能创造“男人创造人的”传说。要诋毁女性的始祖母女娲的功绩唯一的办法是将女娲神化。将女娲变成了神,她可以用泥土做人,她可以高高在上,不再与男人争夺三皇的地位,于是三皇就全部成了男人,中国就成为男人统治的中国了。遗憾的是人类发展史上,远古第一人只能是一个女人,每个民族莫不如此。对于中华民族,这个“三皇第一”和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只能是:女娲。
参考我的有关博文:
《走下神坛的女娲》《女娲一日七十化考》《女娲:中华女性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