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谏白话故事(十二)三则

(2009-05-14 15:56:24)
标签:

发髻

婢女

教坊

孔宗翰

文化

分类: 古代史·唐宋
   

    北宋宣和年间,童贯率兵在燕蓟等地作战,被敌人打得大败,落荒而逃。事后有一天皇上在皇宫内设内宴。教坊就进献了几个艺伎,她们扮做三个婢女,头上的装饰各不相同。第一个在额头正中扎了一个发髻,自报家门说:“我,是蔡太师家人也。”第二个梳了一个偏坠的发髻,说:“我是郑太宰的家人。”第三人梳了满头都是发髻,自称是童大王的家人。皇上就问这个发髻的梳发有什么讲究吗?第一个婢女回答:“太师常朝见圣上,所以我这个叫做朝天髻。”第二个婢女说:“我们太宰经常忙碌,奉祠就第,我这个啊,叫懒梳髻。”第三个婢女说:“我这头上有三十六个发髻,我们大王会用兵,这叫三十六髻(谐音三十六计意在讥讽童贯无能)”                                                      译自周密《齐东野语》

    宋神宗时有个滑稽艺人叫丁仙现曾说过,前朝的老乐工们,常有借为权势者表演夹杂政治笑话和说一些人们尤其是权臣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借以规劝当权者。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谐噱,往往是借此把下情上达。所以,丁仙现也总是模仿前贤。不是为了表演戏剧,他在做这一类滑稽表演时,容貌表情俨然一幅士大夫形象。                                                                    译自叶梦得《避暑录话》

    宋哲宗元佑年中,有一年上元节,皇上驾临迎祥池,大宴一起去的臣子们。教坊的艺人表演中以孔夫子为戏噱对象。刑部侍郎孔宗翰当场奏明哲宗说:唐文宗时,曾经有过这样的戏噱表演,但是文宗立即下诏驱逐了那些伶人。现在圣上您犒赏群臣,怎么能够容忍这样的戏说之作!应该下诏把他们(艺人们)交付大理寺定罪。有人在一边打圆场说:“这是小事,不足大惊小怪的嘛”,孔宗翰回答:“你们也许不知道,天子在春秋鼎盛之时,尚且尊崇道德,今天下贱的优伶都能够亵慢先圣,如果放纵不予制止的话,岂不是玷污了圣德?”大家听了孔宗翰的一番话,深感羞惭,也深深佩服。                      译自《渑水燕谈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