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清第一都城赫图阿拉城

标签:
辽宁抚顺赫图阿拉城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东北篇 |
赫图阿拉故城地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内,是一座拥有400余年的历史古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1)。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努尔哈赤于此“黄衣称朕”,建立了大金政权,史称后金。后金天聪八年(1634),被皇太极尊称为“天眷兴京”。
赫图阿拉故城是后金开国的第一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更是迄今保存最完善的女真族山城。是后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的中心,被视为清王朝发祥之地,满族兴起的摇篮。
赫图阿拉故城不仅因清太祖努尔哈赤出生于此享誉神州,更因这里曾是满族第一国都而蜚声海内外。赫图阿拉故城分内外两城,城垣由土、石、木杂筑而成。内城住的是努尔哈赤的家属和亲族,外城住的是八旗兵丁,城外住的是各种工匠,有二万多户。
内城东西长551米,南北宽512米,占地24.6万平方米,内城墙周长2027米。主要建有汗宫大衙门(俗称金銮殿)、正白旗衙门、汗王井、关帝庙、满族民居、塔克世故居、八旗衙门、协领衙门、文庙、昭忠祠、刘公祠、启运书院、城隍庙等一大批古建筑群及遗址等。
外城东西1335米,南北1352米,占地约155.9万平方米,外城墙周长5230米。主要遗址有驸马府、铠甲制造场、弧矢制造场、仓廒区等。外城外建有显佑宫(玉皇庙)、地藏寺、满族民俗博物馆、满族老街、满族历史文化长廊等古建筑群,东南有堂子,西北有点将台与校军场等遗址。
塔克世故居是努尔哈赤的出生地,1559年努尔哈赤就出生在草房的正房里面。整个建筑体现满族民居的特点,“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出在地面上”。口袋房是东面开门,进屋之后往西走整个房屋就像口袋一样,这主要是为了让室内保持恒温状态。
“故居”展示了昔日的满族人日常生活用品,其中以“三大怪”最具特色,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第二怪:养活孩子吊起来;第三怪:大姑娘叼烟袋。
汗宫大衙门外形呈八角形,重檐攒尖式建筑,是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地方,始建于1603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这里登基称汗,定国号为后金,年号为天命。努尔哈赤在这里运筹帷幄,发号施令,治理国政,研究军机,接纳降臣,为进军辽沈统一东北女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汗王寝宫位于汗宫大衙门东侧,四间建筑,东一间是汗王和大妃的寝室,西三间是汗王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正白旗衙门地处汗宫大衙门东侧高台上,是一处青砖瓦硬山式四合院建筑。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正白旗衙门是正白旗旗主处理旗内军、政等事务的办公场所,昔日皇太极领正白旗。
现存正房五间是遗存下来的原始建筑。室内明间恢复了原貌,东西次间、稍间为皇太极与孝庄文皇后展。东厢房展八旗甲胄与满族兴起,东厢房为满族工艺品展。
汗王井位于内城中部,正白旗衙门岗下西南方。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清澈见底,清爽甘甜,严冬不封,酷暑清凉。被誉为“千军万马饮不干”的汗王井。此井为赫图阿拉故城内唯一一口水井,自古以来,城内军民皆用此水。因努尔哈赤在此城“建元称汗”,故得名“汗王井”。关于此井有诸多神奇的传说。
普觉寺(关帝庙)位于内城南门里路北偏西20米左右,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是后金国初七大庙之一,是清代第一座关帝庙,是赫图阿拉故城现存的主要古建筑群之一。它反映了满族人的宗教信仰与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文庙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修建的七大庙之一,也叫孔庙,是清代第一座孔庙。一个满族的首领对汉民族的文化先师如此虔诚,其目的是为了政权的统治的需要。
“赫图阿拉”是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平顶小山岗。赫图阿拉城首创布椽筑城法,开创了大清建都之制等。在研究清前史、艺术、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照片均为手机拍摄)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东北足迹:
【辽宁省】
【辽宁】盛京三陵皇太极清昭陵
【辽宁】盛京三陵努尔哈赤福陵
【辽宁】清太祖清太宗沈阳故宫
【吉林省】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