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曾经是大运河旁的大商埠,这我是知道的,不过这一趟的目的地是水浒故乡的阳榖、梁山,聊城只是路过,没想到竟然有意想不到的精采收获──聊城“山陜会馆”,一座保存完整、状况良好的奢华建筑!虽然沧海桑田今非昔比,华丽的建筑依然散发出当年的繁华气息。
http://s3/middle/594deb8dh837dd6969532&690─ 聊城山陜会馆" TITLE="没落的奢华 ─ 聊城山陜会馆" />
山陜会馆大门
山陜会馆大门
“会馆”是同乡或同业聚会、饮宴、议事的场所,据说会馆组织大约出现于明朝初年,嘉靖到万历年间,会馆愈来愈兴盛,到了清朝中期,会馆几乎遍及通都大邑,不仅府、州有馆的组织,连县、甚至某些乡镇也有会馆。
根据史料记载,聊城东关运河沿岸曾经建有八大会馆;不过目前还有资料可寻的只有太汾公所、山陕会馆、江西会馆、苏州会馆、赣江会馆、武林会馆(浙江会馆),其中山陕会馆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会馆建筑。
http://s8/middle/594deb8dh837de16540d7&690─ 聊城山陜会馆" TITLE="没落的奢华 ─ 聊城山陜会馆" />
华丽的戏台
沿着运河走到山陜会馆门前,立刻会发现,这一座建筑与聊城的其它老建筑大不相同,他拥有明清山西古建筑的特点,大门不宽但非常高。山陜会馆的大门,宽度大约七公尺,高度却有十公尺左右,而且布满雕刻,几乎没有任何留白,连细节也一丝不苟,相当精致。
走进大门之后,必须钻过一道低矮狭长的小门,才能来到会馆的中庭,回过头来就会发现,刚刚钻过的原来是戏台中间底下的过道。这座戏台正面的雕刻已经相当可观,更有趣的是,戏台两侧演员化妆室的墙上还可以看到从清朝到民国,山西、山东各地的戏班演员们所写对戏东、班主不满的打油诗,以及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的许多传统戏码。
http://s1/middle/594deb8dh837df05a2e90&690─ 聊城山陜会馆" TITLE="没落的奢华 ─ 聊城山陜会馆" />
精美的关帝殿
http://s5/middle/594deb8dh837e00ae3a84&690─ 聊城山陜会馆" TITLE="没落的奢华 ─ 聊城山陜会馆" />
大象柱础
山陜会馆的主体建筑是“关帝殿”(会馆通常也是同乡商人供奉家乡保护神的地方,例如福建会馆经常也是供奉妈祖的天后宫),宽敞的大殿不只用来祀奉关圣帝君,也是山陜商人聚会议室的场所;大殿前有四根雕刻极为精细的方形石柱,石柱上方镶着三块大型木质透雕额枋,中间刻老子和八仙人物。左边刻《神仙传》故事,右边刻《行孝图》,这三块透雕额枋,刀工细腻人物传神,是极难得的精品。正殿两侧的配殿同样各有四根以石雕麒麟、大象作为柱础的方型石柱,花纹或阴刻或阳刻,图案精美细致。
http://s5/middle/594deb8dh837e10ed9f64&690─ 聊城山陜会馆" TITLE="没落的奢华 ─ 聊城山陜会馆" />
透雕额枋
http://s3/middle/594deb8dh738c9b2190a2&690─ 聊城山陜会馆" TITLE="没落的奢华 ─ 聊城山陜会馆" />
龙柱
这座山西、陜西商人花费巨资修建的会馆,是聊城繁荣的历史见证,建成后先后八次扩建和维修,维修所用木材自陕西终南山运来,工匠则聘自山西汾阳府,建筑风格秉持山西、陜西特色。建筑装饰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布局紧凑、装饰华丽,整体保存状况出人意料之外的良好,特别是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更是中国古建中的精品,相当值得一游!
http://s13/middle/594deb8dh837e1a4537cc&690─ 聊城山陜会馆" TITLE="没落的奢华 ─ 聊城山陜会馆" />
钟楼
http://s3/middle/594deb8dh837e2640f6d2&690─ 聊城山陜会馆" TITLE="没落的奢华 ─ 聊城山陜会馆" />
曾经繁华一时的运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