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欲采苹花不自由  前言

(2007-07-08 11:38:32)
分类: 八卦到底
 

欲采苹花不自由  

——明报周刊记录的明星故事

/程灵素

 

前言

一个城市的历史需要一份文字的记录,记录它起过高楼,记录它宴过宾客,亦记录它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香港的娱乐史上,这样一份文字,属于《明报周刊》。她记录着香港的悲情,欢情,离情与别情。

这份创刊自1968年的娱乐杂志,刻画了港岛近40年来的演艺圈风雨。间接的,也撰写着这座南国小城的时代变迁。

被刊登在《明报周刊》封面的女性,在当其时的那个年代,都有着自己殊不平凡却与时代完美呼应的命运。她们的故事,被这样一本每周出版,纵横几十年的娱乐周刊贯穿登载下来,像一本演不完的《真情》剧集,在咿呀的胡琴声里,苍凉地述说一场,等待一个未知的尾韵。

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光大戏;诚如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这些女人们,她们属于那个年代,而明周记录着那个年代。她们是绳索牵动下的皮影人偶,给香港的繁华世代做了一个妩媚的注脚。而明周是那片白色的帷幕,无怒无嗔,单纯的成为最好的载体。临水照花,他们互为镜像,却谁也无法操控对方的命运。这样奇妙而完美的组合,终于垂成港岛历史一抹风韵永致的倒影。也切切地合了那首诗里的老句子: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无可避免地对《明报周刊》会有一些特殊的感情,不管是之于他的创办者金庸与明周的年份对应的历史渊源,还是亦舒常年在上面开设的专栏。这些,都是曾经被香港娱乐文化完全殖民的70年代如我辈的心头好。我们并非香港土著,生老于是乡,然后每个内地人心中却都自有一个属于自己记忆的香港。因为此,《明报周刊》也成为一个局外人看香港的最好方式。

这样的香港,是乐游原上的五陵年少,是人散后的一钩新月,亦是少年子弟终于老于江湖。这样的香港,是在凌晨,看见送海鲜的货车晨光中归来,遇见夜店里走出的混血美女,淡淡海风吹过,朦胧中,看见天边才一线青白。

这些,是我们的香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