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理解佛经中的矛盾说法?

(2011-11-08 10:22:57)
标签:

杂谈

下面是一位博友的博客:

 

有佛典有问:如菩萨行荒远之域,绝无可得食,仅同伴一人,杀之以食则生,否则死,此将如何?佛言菩萨为续慧命故、续法命故,宁杀人食之。出此险已,力度众生。

又昔,佛于因地修行,割肉饲虎,为何不续慧命而度众生?

 

我说,杀与不杀,说与不说,做与不做,唯观内心喜悦,宁静,自在,心安与否,是则“杀,说,做”,否则“不杀,不说,不做”。

 

很明显,上述两段佛经如这位博友所言,看似是自相矛盾的。但是,对于这位仁兄的领悟,我有不同的看法,故做了如下留言:

 

   

师兄:佛经中确实有不少这样看似矛盾的地方,但是兄红字中的体悟值得商榷。

    心为何物?喜从何来?安在何处?以这些本来空无一物的“外缘”为衡量做与不做的标准恐怕有问题。其实以上的看似自相矛盾其实按照多识仁波切的观点,无外是佛经中的了意和不了意的区别。佛说法49年,几乎全部都为应机说法,根据不同根性和根器的弟子,说不同的法,有点类似孔子的因材施教。

    此外,佛教中还有真谛、俗谛的概念,而且多数时候二谛也是矛盾的。因此,哪些为了意,那些为不了意,哪些为真谛那些为俗谛,可能需要认真辨别才是。

    以我目前的认识水平,上述两例,前者为不了意,为俗谛;后者为了意,为真谛。

    理由:为续慧命而杀,强调的是“持有”,尚未谈及空性,因此为不了意。其实佛在此只是在世俗层面强调了一个世俗人普遍认可的逻辑:大理不辞小让,大善不拘小恶的道理。也就是说为了大的善可以破一些戒律。故佛这样讲,只在于强调随顺众生的意思,即在世俗谛上,佛顺应世间理,“世人说有我说有,世人说无我说无”的一种方便说法。

    以身饲虎则应为了意,因为它强调的是“无我”,强调的是大乘佛教的菩萨行和空性,因此是了意的,也是符合胜义谛的。

   故上述两段其实是针对的不同根性,和修行处于不同阶段的人所言,各有侧重,其实是没有矛盾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