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陕南的日子之--池河的孔乙己

(2007-08-08 15:26:10)
标签:

文学/原创

 

在陕南的日子之--池河的孔乙己

     照片上就是我们冬天烤火的炭盆,床下面就是我们的500斤木炭。我当时正在抽的是用报纸卷的,小唐家人从新疆寄来的莫和烟。炭盆上还有一个炭火烤的大饼。

 

    张老师也是教语文,住我们楼下。张老师大我五六岁,当时不到三十,未婚。在山里,这个年级未婚已经有点另类。

    不过张老师没有结婚的原因明摆着,他的头和脸上有很大一块烫的伤疤,半个脑袋没有头发,用另一半头发盖着,样子很丑陋。而且他个子瘦高,还有点驼背,多少显出几分猥琐。20多年后写这篇文章,他似乎又站在了我的面前。

    张老师似乎是安康师专中文系毕业,因此和我算有点共同语言。其实他属于愿意与人交往的那类人,但是可能囿于相貌,使他举止多少有些古怪,学校的老师一般不喜欢他。特别是女老师,言谈中还带着轻蔑,语气也不那么友好。

    我属于天性爱打抱不平的人,她们越看不起,我到越要和他多说几句,一来二去,我们两个熟悉起来。我有时候会到楼下他的房间坐坐,一起抽烟聊天。

    张老师其实自视甚高,总觉得自己不该落得如此地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有事没事就会伸着细长的脖子吟上一句:“长铗归来兮,食无鱼;长铗归来兮,出无车”,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每每听到他吟诵这两句,我就想起孔乙几的“多乎哉,不多也”。张老师活脱脱一个池河的孔乙己。

    不过他的自恃清高也有一点道理。我和他聊多了也发现,在他那个环境里,他的学识还是不错的,而且思想比较深刻。但怎么深刻法,今天已经一点也记不起来。记得有一次,我们谈到诗歌问题,他还特地安排我到他教的毕业年级作了一次新诗讲座。 

    但是他的问题出在性格。我从来没有问过他头上的伤疤,估计这一人生中的意外改变了他的性格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张老师对人比较尖酸刻薄,我和他聊到学校的其它老师,他会挥挥干瘦的长胳膊:“都是俗人,小农意识,没见过世面。”其实他自己也就去过一次西安。谈到一个女老师的时候,我还记得他的评价:“你看她那样子,年轻轻的就像黄脸婆,谁会娶他。”现在想想,这话中多少有点酸葡萄心理。虽然他挖苦的那个老师的确不漂亮,但若配他绰绰有余。

    讲师团的石草对我和张老师来往很意外:“你看重的这个人不怎么样。”我说:“他满有思想的。”“但这个人人品有问题。”石草说。

    我当时才23岁,比较单纯。而石草比我大两岁,又是女人,因此可能看到了张的另一面。联想到其它女老师对他的厌恶,现在我想,除了他的丑陋不讨异性喜欢外,可能在某些方面的做法让异性反感。但这也只是猜测。

    如果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张老师教给我的是如何烧炭盆。

    冬天的山里阴冷难熬,房间里必须有火。对一般老师,学校配备蜂窝煤炉,而对我们特别优待,和刘校长待遇一样,配备了炭盆和几百斤木炭。我们四个人全部城里长大,如何点燃炭盆成了难题。

    一开始,我们用了很多报纸企图引燃木炭,搞得房间里乌烟瘴气,呛的我们直咳嗽。动静传到楼下,惊动了张老师。他瘦长的身子从房门口探进来:“你们连“细粮”都不会吃,真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罪过、罪过。”我们四个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挖苦完我们,张老师坐下来,很老练地拿起火钳,夹起一小块木炭,用了一张纸把它引燃。然后把它放在炭盆里,并在这块炭火下面架了些碎炭,拿报纸轻扇了几下,没几分钟,一盆炭火就点燃了。

    真是术业有专攻,我们四个人手忙脚乱折腾了半天也没有搞好的事,张老师不到五分钟就做好了,于是包括石草在内,都对张老师刮目相看。

    我们赶紧请他坐在中间,给他点上烟。四个人眼里不约而同地流露出佩服。张老师终于找到了心理满足,一副很受用的的神态,眯其小眼睛,深深吸口烟开始给我们上课:“这山里烧火是有学问的,要看节气。现在是冬至前,地气往下走,因此,引火炭要放在上面,而冬至一过,地气开始上行,则要反过来,引火炭要放在下面。点炭如此,续炭也要遵循这个规律,现在要把新炭放在火下面,冬至后放在火上面……”

    我们听后,茅塞顿开。原来每样事情当中都有学问,不明就理,事倍功半。

    后来研究《易经》发现,其实张老师的地气之说在《易经》中早有论述。比如64卦当着的“复”卦的一阳萌动,就是暗示冬至阳气开始上升之态。当然,张老师的学问来自生活常识。那年月,想找到《易经》比登天还难,所以估计那时他不可能看过《易经》。

    快20年过去,不知道张老师是否还在那所学校教书,是否已经结婚生子,是否依旧喜欢吟诵“长铗归来兮,食无鱼”、是否依旧言语刻薄……但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如今山里的冬天不该再烧炭盆了,因此张老师谙熟的地气升降之玄机也差不多是屠龙之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