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苏省无锡清明桥历史文化名街特色优势古色古香 |
分类: 古迹·人文·艺术·天象 |
拍摄地点:江苏无锡
拍摄主题: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
位于无锡市南长区的清明桥历史文化街区,在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已经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在大量的资金投入下,清明桥历史文化名街的建筑焕然一新,店铺、居民区等都呈现出简约、古色古香的古代建筑气息。古运河贯穿街区,为街区增添了不少风韵。在大力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下,清明桥有足够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广大游客亲身穿越时空去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
难能可贵的是,清明桥历史文化名街不但在建筑风格、布局设计上回归到历史,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打造。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节日,街区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来到清明桥历史文化名街,城市的喧嚣销声匿迹,迎来的是凝静、闲适的古代生活,这个特色和优势一定会有更多的游客慕名前来。
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据史料记载,3200多年前,泰伯奔吴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于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内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伯渎港,后吴王夫差开凿无锡古运河,至隋、元时期,伯渎港、无锡古运河与京杭大运河连通,成为贯通中国南北水道的重要组成,该街区至明代达到鼎盛。

无锡市南长区委宣传部介绍,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也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风貌河段。街区内文物遗址品类丰富,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人文景观于一体,涵盖了江南民俗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水弄堂文化、古建景观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形态。南长区委书记刘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修复改造后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江南文化特色,延续了运河古韵的历史文脉,为无锡百姓寻求“老无锡味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享受。
据统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内目前拥有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9处、牌坊8座、其他文物遗存17处,文化遗产之多、质量之高,在古运河两岸城市中屈指可数,该街区将着力打造成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示范工程。
地处闹市区的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2008年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古运河为中轴,南长古街和南下塘古弄分列左右,为独具特色的古运河江南人家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依河而建,因水而市。
据考证,清名桥历史街区在宋代以驿道驿馆为雏形,至明清而兴旺。古运河和伯渎港两条历史文化水道在街区相会,形成了街区独特的自然属性和人文风情,并至今保留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小桥、流水、人家”充分展现了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
街区内古运河清名桥段长1.6公里,河面宽约20米,两岸前店后坊的江南民居建筑鳞次栉比,高低错落,除水码头外,还有“官码头”、“神码头”、“丝 码头”、“窑码头”等,形成了千里古运河独特的“水弄堂”景观。由于受到良好保护,街区内至今依然保留着原生态风貌以及代代传承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古河古桥、古寺古塔、古街古坊、古窑古庙等交相错落、互相辉映、蔚为大观。
从被人遗忘的角落,到受人追捧的热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能有今天,受益于决策层当年对这片历史文化街区采取了及时而有力的保护性修复。得益于决策者对文化之于一座城市的价值的深刻认识以及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胸襟和勇气
本博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如有欲收藏者,请给博主留言。为保护产权,禁止转载请广大博友谅解。
博主力争打造一个介绍西藏、宣传西藏的窗口。如有关注西藏的朋友,请不吝加关注,以增强学习交流的机会。愿与君共同关注西藏发展。
向博友致歉:非常感谢广大博友的到访,同时也要向大家真诚的道个歉,由于博主业余上网时间少,不能一一回复大家评论,请各位务必谅解苦衷。博主寄希望这个平台能给大家相互交流的窗口,谢谢各位!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