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0430续说佛教香事

(2016-04-30 00:59:23)
标签:

佛教

香事

香学

香赞

香具

分类: 半僧精舍

笔者在2010年3月30日发过一篇关于佛教用香的文章《佛教香事略说》。今年2月14日,笔者开通头条号“谦言益语”后,将其作为首篇文章发在了今日头条中,竟获得了六千多的阅读量,读者们在文末留言中也提到了一些质疑与商榷的地方,因此再撰本文,续说佛教香事,并同步在此发一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GCK5iaBJJzIrJtBUEYN3HzHqtDjEnctRh94JKcB8BdpJys9ia1OYibYBEicMqtiagVjjjjOxfC7N9Buyg/0?wx_fmt=jpeg

@卫小婵先生在跟评中道:“汉传佛教非常形式主义。烧高香,磕大头,编造各种菩萨的出生日,成道日,纪念日办各种各样的法会,甚至著书立传吹嘘宗门领袖,寺院主持。把佛陀教义丢到九霄云外了。释迦牟尼佛,领悟了在大自然中的真理,传播于民间,忙碌了49年。佛陀就是觉悟者,是人间导师。他是人,不是神。现在的佛教,更多的是神话故事,神化乔达摩悉达多。我觉得南传上座部佛教比较忠实于佛教本来面目,重智慧不重形式上的东西。中国传承了杂糅的不究竟的大乘佛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扬弃。”这代表了目前很多中国人对当下汉传佛教的表象认识。其实,我们如果把佛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来看的话,几千年的传承中没有发展和变化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不符合佛教对世间万象所认识到的“无常、因果、轮回”理论。但我们从宗教形式在社会现象上的变化来指责其教义似有不妥,毕竟,无论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日韩佛教还是南传佛教,其教理本质是并未偏离佛陀原始教法,演绎出来的宗派是建立在“四谛、缘起、般若、中观”这些教理之上的方便传播与传承形式而已。无论是一个国家或是一种宗教,无论古今中外都有各种节庆、各种纪念活动、各种仪式与规矩,这都有其社会学价值和传播与教育的意义。并且人们会因其仪轨的严肃性而对圣贤与真理心生敬畏,对教义升起求学之心,这就是仪式的价值所在。而世俗中很多教职人员或者信众的不如法行为也不能全部怪罪到宗教本身,就如俗言:“若僧有罪,罪不及僧众;若僧当罚,罚不在焚宫。”我们所看到的佛教现状,佛陀在入灭前所讲述的最后教言《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中就有所描述,唐玄奘法师也翻译为中文并收录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12 册中,大家可以检索阅读。诸位若对社会上的负面现象不满,那就自己做个好榜样来影响身边的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社会风气就会好转,而不是言语传播不满和抱怨同时自己也随之堕落。所以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法师曾说:“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已过,闲谈不论人非。……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大家真能依教奉行,世风必会转好,社会必然和谐。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GCK5iaBJJzIrJtBUEYN3HzHsFGCf9DSGsH4ibreAhibuOOeicOT0yavl7RrDZcn9111uOZPMdzTmVwYQ/0?wx_fmt=jpeg

关于南传佛教用不用香的问题,在本文最后我会附上南传佛教经典《阿含经》中关于香的论述,供大家参考。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GCK5iaBJJzIrJtBUEYN3HzH0qhsfCJrYZ7jN6PQu0RO1bInO3429m7ibuPyDHGhT6G82DkLM3PElCw/0?wx_fmt=jpeg

@辰潮二世先生在跟评中言:“世人多喜迷于形式,忽视内心的觉悟,如此,离道远矣。”《维摩诘居士所说经》中云:“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借用这句话来回答似再合适不过。岂止是香,中国文人的七般闲事“琴棋书画诗禅茶”无一不是引人入道之法。“琴调心弦,棋炼心机,书畅心气,画养心神,诗言心志,禅明心性,茶降心火。”日本的道范法师在《行法肝叶钞》中说,“水代表布施波罗蜜多,涂香代表持戒波罗蜜多,花代表安忍波罗蜜多,烧香代表精进波罗蜜多,饮食代表禅定波罗蜜多,灯代表般若波罗蜜多。”唐澄观和尚所述《华严经疏钞玄谈》第八卷中有偈云:“合掌以为华,身为供养具,善心真实香,赞叹香云布。”亦是对宗教形式意义的精彩阐释。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GCK5iaBJJzIrJtBUEYN3HzHBicruC8AZBXtiadN0jYJF2zLOfZhYcYsa9Ukkf4O5FYDBAJ3dmvDcoHQ/0?wx_fmt=jpeg

仅仅从用香的角度来说,在中国宋代以前无论是生活用香还是宗教用香,是没有使用线香的记载,就如同茶学中,散叶茶冲泡方式仅仅是元明以后才出现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GCK5iaBJJzIrJtBUEYN3HzHtUdI2ZlT9Jd3xgHq1AghC1icXLpCI19XP44uLgj2VUYIKh3PJaMpHzw/0?wx_fmt=jpeg

汉传佛教所传承诸多仪轨中,最常用的“香赞”有三种:戒定真香赞、炉香赞和宝鼎赞。这三种香赞是在不同的佛事仪式中使用的,但都未言及线香的使用。比如说《炉香赞》中,“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这个“爇”是指的香学中的“爇香法”,是采用隔火碳薰香材的方式来熏香的,有香而无烟,这确实是非常环保的一种熏香方式。像现在很多高档的香馆香铺香店中所售的电熏炉就是这种熏香方式的现代版。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GCK5iaBJJzIrJtBUEYN3HzHtCF1wkV0u021APZFTNKH9hvY3JowzghXSiaJyhjffF3Fp2CxZ4rXO3w/0?wx_fmt=jpeg

在《戒定真香赞》中道:“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爇(ruò)在金炉放。”也是提到了爇香之法,不过赞偈首句有“焚起冲天上”之言,这应是主法和尚拈香时所观想的法语。一般来说,通常和尚为在家居士传授三皈五戒仪轨时采用的香赞为《戒定真香赞》,和尚在佛像前依“戒定慧”三学拈三炷寸于长的檀香木条薄片,分三次插入埋烧檀香粉的香炉中,这种熏香方式是有烟产生的。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GCK5iaBJJzIrJtBUEYN3HzH0l1EBNFquZMJHXI2xJmYgVCEAY5d2reyicvUopd3b2TMMpwx2hrticXQ/0?wx_fmt=jpeg

采用《宝鼎赞》常作为护国息灾法会等佛事活动中的香赞。“宝鼎爇名香,普遍十方,虔诚奉献法中王,端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长。”在这样的佛事活动中,一般是采用鼎式炉作为香炉,会焚燃上好香材作为供养,但现在一般都是采用线香点燃插入炉中。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GCK5iaBJJzIrJtBUEYN3HzHA84CHibb7uOYkgqj8ERJwdTx0B2ODp4kZcHgic7vn8GpNQmz5WKWYqhQ/0?wx_fmt=jpeg

不同的仪轨不同的香具,不同的表意与法喻,这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说尽的,欢迎大家继续留言商榷,我会再择时间回复大家。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GCK5iaBJJzIrJtBUEYN3HzHptibnZHq9rAzeXoicY8cqeKAlZcUMwKNOnC5czO6NDVzUGcrqUFdibtYA/0?wx_fmt=jpeg

最后节录汉传佛教重要经典《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香严童子章》分享诸位: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沈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本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https://mmbiz.qlogo.cn/mmbiz/FyicibTNBdSLGCK5iaBJJzIrJtBUEYN3HzHm1vGcQElv7mW2aoq0ULxrwu6ibwWSb1BPYOh4hJfYJjAQBZNDDWKVsg/0?wx_fmt=jpeg

附录:阿含部佛说戒德香经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贤者阿难闲居独思。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华香。是三品香唯随风香不能逆风。宁有雅香随风逆风者乎。贤者阿难独处思惟于义所归不知所趣。即从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佛足下长跪叉手而白佛言。我独处思惟。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华香。此三品香唯能随风不能逆风。宁有雅香随风逆风者乎。佛告阿难。善哉善哉。诚如汝问。有香真正随风逆风。阿难白佛。愿闻其香佛言。若于郡国县邑村落。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十善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不嫉妒恚。孝顺父母奉事三尊。仁慈道德威仪礼节。东方无数沙门梵志歌颂其德。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沙门梵志咸歌其德。某郡国土县邑村落。有善男子善女人。奉行十善敬事三宝。孝顺仁慈道德恩义不失礼节。是香名曰随风逆风靡不。照十方宣德一切蒙赖。佛时颂曰。
  虽有美香花  不能逆风熏
  不息名栴檀  众雨一切香
  志性能和雅  尔乃逆风香
  正士名丈夫  普熏于十方
  木蜜及栴檀  青莲诸雨香
  一切此众香  戒香最无上
  是等清净者  所行无放逸
  不知魔径路  不见所归趣
  此道至永安  此道最无上
  所获断秽源  降伏绝魔网
  用上佛道堂  升无穷之慧
  以此宣经义  除去一切弊
  佛告阿难。是香所布不碍须弥山川天地。不碍四种地水火风。通达八极上下亦然。无穷之界咸歌其德。一身不杀生。世世长寿。其命无横。不盗窃者。世世富饶又不妄遗财宝。常存施为道根。不淫色者。人不犯妻。所在化生莲华之中。不妄言者。口气香好言辄信之。不两舌者。家常和合无有别离。不恶口者。其舌常好言辞辩通。不绮语者。人闻其言莫不咨受宣用为珍。不嫉妒者。世世所生众人所敬。不嗔恚者。世世端正人见欢喜。除愚痴者。所生智慧靡不咨请。舍于邪见常住正道。从行所得各自然生。故当弃邪从其真妙。佛说如是。时诸比丘闻之欢喜。作礼而去。


备注:文中部分图片摘自刘良佑先生著《香学会典》和古籍《佛教香具图谱》

 


相关阅读:


10-0330佛教香事略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