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志】13-1207当“大雪”遭遇重霾
标签:
节气雾霾大雪雾都三候 |
分类: 物候日志 |
当“大雪”遭遇重霾
2013年12月7日
A03要闻新闻晨报
我手机微信里的朋友圈一早就被上海环境污染指数爆表新闻刷屏了,但在公共场合却仅看到寥寥的行人戴着口罩。适逢“大雪”节气,这反差的环境变换,彷佛让我穿越在两个世界中:一边是对生活环境的担忧;一边是仿若与己无关生活照旧。
似乎雾霾和“大雪”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件物候,其实从节气的角度来说,大雪这个节气前后多雾是正常的,但现在的霾重就不正常了。雾是湿润的水汽,属于自然现象,而霾则是干燥的尘埃,人为的毒气。
古人将节气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指此节气因天气寒冷,寒号鸟都不再叫了;阴寒之气接近最盛,而“阳能”即将萌动,老虎开始进入交配期;荔挺这种兰草亦感到地下阳气萌动而生发新芽。所谓一阳初动处,万籁寂静时。天地在此节气前后是一段阴阳二气相对稳定时期,所以在表现上看,没有空气的剧烈流动,加之没有降水湿度偏小,尘埃容易聚集漂浮在空间。江南一带大雪时节多雾则是缘于湿润的空气遇到昼夜巨大的温差,所以,12月是江南全年雾日最多的月份。“十雾九晴”,雾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阳光会显得格外温暖。但连日来的雾霾则将本应晴好的上海冬日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污染中。
此时若真能应节气而下一场大雪的话,雾霾之患或可破解,可据上海徐家汇气象站1950~2009年的气候资料,上海冬季平均初雪时间为1月4日,最早为11月19日(2009年末),最晚为3月23日(2009年初)。
1971~2000年期间平均初雪日为1月5日,最早为11月21日(1993年末),最晚为3月20日(1998年初)。若按照传统的干支算法,最快也要等到12月11日才可能会有降水发生,其间数日恐雾霾仍会与我们为伴,空气中的雾霾颗粒会携带感冒等病毒传播,这就要提醒大家千万别轻视雾霾污染,居家关严门窗,出门要戴口罩,注意清洁卫生,多喝温水,注意休息,预防和避免流行感冒的发生。
新浪微博中,@新闻晨报微博发了一条《雾都摘帽记》被疯狂转发,记载的是1952年伦敦发生持续雾霾天气造成上万人死亡引起政府和全社会重视,经过20年治理后终于成功治霾的故事。“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安全的食物”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但今天似乎渐渐都成了奢侈品。在汉传佛教《维摩诘所说经》中云:“心净则国土净。”当雾霾蒙住我们双眼时,我们用这句话检点自己和社会,是否该闭上眼睛冷静反思下,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应何去何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