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小镇伊拉卡卡
— 探秘马达加斯加系列(十)
伊拉卡卡(Ilakaka)小镇,周围的沙岩旷野看上去就像赭色的月球风景,人们站在污浊的泥水中淘宝,真是讽刺得很,梦幻般的蓝宝石(Sapphire)自古被赋予无数美好的寓意,然而对于开采它的马人来说,生活可一点都不美好和轻松。

伊萨鲁国家公园向西南重镇图利亚尔驶去,周围的景色空旷寂寥,不知开了多久,我正在车里昏昏欲睡,突然罗杰回过头叫醒我,快到马岛著名的宝石产地伊拉卡卡了。看到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一座热闹的小镇,犹如海市蜃楼一般矗立在荒漠中。


罗杰的一位侄子在镇上开了家小店,他要去打个招呼,我也正好想下车走走,不过这里似乎不那么安全,罗杰告诫我不要单独行动。小镇上人来人往,然而与之前到过的村镇都不同,空气中有那么种躁动,人们的眼神也不再平和,流露出的那种渴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的交易方式很原始,两边的店铺挂着宝石收购招牌,也不乏街头掮客和买家,他们带着用来鉴定宝石成色的灯具(手电筒)和被钞票塞得涨鼓鼓的腰包,随时准备像猎鹰扑食一样扑向任何上好的宝石。我随意走到一处宝石收购处,铁栅栏外挤着好多脑袋,人们将脏兮兮的小塑料袋递进窗户里,收购商漠然地倒出来,那是些淡粉色的小石头,一看就是没有打磨过的原石,虽然叫做Sapphire(蓝宝石),其实大多呈粉红色。有的略呈苍白的淡蓝色,品质不算高,收购商称了下克数,递给对方几张皱巴巴的纸币,合人民币不过几十元而已,然而对那些贫困的本地家庭来说,也能多少改善些生活。
伊拉卡卡1998年以前不过是座只有13户人家,不到40个居民的沉寂村落,然而当一位本地农夫在路旁泥坑里发现了几颗蓝宝石,这个村落顿时变得喧闹起来,首先吸引了来自泰国的宝石商人,消息传出后,外国买家接踵而来,斯里兰卡、欧洲、美国和其它地区的珠宝商人全都到齐了。在大规模挖掘的初始阶段,人们惊讶地发现,伊拉卡卡的蓝宝石多得足以再开采两百年。寻宝人的蜂涌而至使得伊拉卡卡短时间内就变成繁华小镇,几十座松木板房平地而起,这些长方形的小屋被称作“账房(Comptoir)”,仿佛回到美国蛮荒西部的淘金热时代。
小镇不远处的Anzanakaro河便是人们冲刷淘宝的地方,人们站在泥水里,用自制的简陋工具洗着矿砂,我本想过去拍摄,然而罗杰提醒我,他们会要求你付小费,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人,粗略一看也有几十号人,我只好在岸上用长焦拍了几张,红色的河水湍急地流淌,人们将沙土洗净,采掘者们开始对筛斗里剩下的沙石小心地观察,将有希望的石头拿起对着强烈的阳光仔细审视,以判断它们的价值。河水不仅用来筛洗分离沙石和珠宝,也用来洗涤人们身上的汗渍污垢。
充斥着数十万名淘宝者的小镇,竟没有一家医院,没有学校,没有电,也没有污水排放系统和垃圾处理站,只有一条国道从松木搭建的窝棚区中间穿过。只带一把铁锹,狂热的马人挖掘出简陋矿井,地下财富随手可及的前景,使他们深受鼓舞。幸运者的消息会像荒原上的野火一样在矿井间传递,由于兴奋和羡慕而发出的叫喊吸引了附近挖掘作业者们的注意,发现过宝石的幸运坑周围不多时就被其他人划界瓜分完毕,大家都渴望可以正确地估计出宝石矿脉的走向。采矿者们有的挖掘自己的专属矿产,有的则形成组合或是以每天约2美元的报酬雇佣采掘工。尽管这种原始的人力采矿作业导致了较高的死亡率,但采掘工们仍不断涌来。这里不仅仅是大人,还有很多未成年的孩子,据说这一地区有将近两万名童工,他们的生活处境非常艰难,很多人甚至连泥浆糊就的简易棚屋都住不上,就睡在露天矿区里。对马达加斯加这个前马克思主义,而今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的人民而言,宝石确实能带来长久的效益。

不光是宝石,南部也是黄金产区,沿途还遇到过一次收金子的掮客,马路边席地而坐,大人小孩儿将那些细沙般的砂金交给他,换取可怜的一点钱。这一带的采金活动都是非法的,严重破坏了环境,但政府也无能为力。




看着小镇消失在身后的黄土中,都说蓝宝石有一种让人平静下来的魔力,此刻我的心情却难以平静,我相信当我再凝视着那一泓小小的蓝色时,不会沉醉于它梦幻的颜色,而是眼前浮现出赭红色的泥水,还有人们那混杂着欲望与绝望的复杂眼神。古代波斯人相信:大地由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支撑,蓝宝石那犹如深海般澄净蔚蓝的色彩,正代表着地球生生不息的活力,所以世间还有如蓝宝石这般美好的事物,何必要去为一些琐事烦恼呢?然而,在它的原产地,一切似乎正好相反。
伊拉卡卡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
“探秘马达加斯加”系列

哈诺马法纳国家公园
实拍罕见竹狐猴
原始雨林中的神仙眷侣

安雅环尾狐猴保护区 华丽神秘的Sifaka Zombitse的“玩具熊”

“史前侏罗纪公园”
田园处处好风光
伊萨鲁的野奢进行时
南部乡村纪实 高原小城安琪拉贝
马人斗鸡也疯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