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秘濒危的竹狐猴世界
——
探秘马达加斯加系列(四)
“那天清晨,我在哈诺马法纳地区研究时偶然发现了这个浑身褐红色,举止灵敏乖巧的小家伙,我就想‘那是什么?’我不知道发现的是一个新物种,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个非凡的时刻。”
正因为1985年,猿类学家帕特里夏•赖特博士(Dr. Patricia
Wright)的这次发现,狐猴名单上又增加了一位新成员—金竹狐猴,而马岛也多了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公园。

好大一片竹林,跟随向导走进了神秘竹狐猴的属地,这些竹子正是不同品种的驯狐猴(又称竹狐猴,一共五种)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它们可以共同生活在一片竹林,而不争强地盘的重要原因是大家分吃竹子的不同部位,互不干扰,比如灰驯狐猴以嫩笋,竹叶柄为食,有时以部分竹种的竹肉为食,数量稀少、体形较大的阔鼻驯狐猴(大竹狐猴Greater
Bamboo
Lemur)基本只吃竹肉,而金竹狐猴则以这些竹种的叶柄和嫩笋为食,也吃其他小型竹子,这样一来竹子的利用率很高啊,它们是世界上少数几种依赖竹子的动物之一。


“快来,这边有一只大竹狐猴。”闻讯我们马上赶过去,与此同时,森林中其他西方游客也向那边走去。只见林间地上,一只毛茸茸的棕色狐猴正在拨弄一大根竹笋,看来是要做早餐吃。大竹狐猴是竹狐猴中体形最大的一种,通常为灰色或者棕色,毛密浓厚,明显特征是灰白色的耳朵。这种狐猴也是外貌最接近普通猴子的,嘴部没有明显外凸。地上满是竹叶,估计都是之前吃掉的,看它忙活着,无暇顾及我们这些围观者,“有啥可看的,哥们儿不就是吃个早饭吗。”它一脸不屑的表情,由于竹笋太大,于是干脆就地剥皮,一层一层用那强有力的牙齿和下颌麻利地骨撕开,吐到一边,很快竹笋就被剥得只剩下里面的嫩芯儿了。




大竹狐猴扛起战利品,跃上竹干,端坐在弯曲的竹枝上,双手握着竹笋,开始津津有味地啃起来。顺便说一下,可以在竹林中跳跃坐立,那条尾巴功不可没,狐猴与其它猴子的明显区别便是尾巴无法弯曲,主要负责平衡身体和留下气味。我注意到除了游客外,还有两个公园的管理人员,一边注视着狐猴进食,一边在小本子上记着什么,原来,国家公园珍稀狐猴都有专人负责看护,记录下它们的行为供科学研究,罗杰告诉我,这里总共不过十几只大竹狐猴,全岛也不到一千只,非常稀少。

(吵吵什么,没看大爷我正在用膳吗?)





狐猴抓着白嫩的竹笋,贪婪的吃着,看样子味道一定不错,我突然也有了想尝尝的欲望,竹笋一向是我的最爱,冬笋春笋煲汤炒菜什么的鲜美的很。然而,罗杰的一番话让我顿时打消了这个念头:“这种巨竹名叫Cathariostachys
Madagascariensis,人不可以食用,因为含有剧毒的氰化物,而大竹狐猴为什么不中毒,现在还是一个谜。”既然如此,就不和你抢了,不过狐猴也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随着深入竹林,另一种此地特有的狐猴—金竹狐猴(Hapalemur aureus,英文 Golden
Bamboo
Lemur)出现在视线中,1986年由美国猿类学家赖特首次发现这种狐猴,1987年得到西方科学界的描述认定,哈诺马法纳国家公园则是金竹狐猴唯一的家园。面前的金竹狐猴的个头更小,也更腼腆,躲在高高的树上,手里拿着竹枝,一边吃着叶子一边警惕地注视着我们。它们的主食是竹笋和竹叶,其食物成分中78%是巨竹(Giant
Bamboo),10%是其他竹子,还包括3%的树叶、4%的水果和5%的其他食物。金竹狐猴与大竹狐猴一样百毒不侵,有时可以摄入的氰化物量超过同体型动物致死量的12倍,但是它依然鲜活如故。

大约在2000年以前,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第一批移民开始砍伐树木、开垦农田、饲养家畜,时至今日马达加斯加的雨林面积已经缩小了近80%,严重威胁着当地各种狐猴的生存。同样是濒危狐猴,情况却好坏参半,轻微的森林破坏反倒会使竹狐猴获益匪浅,因为适量的林木砍伐给竹子的生长让出了空间,无形中增加了竹子天然林的分布密度。而这种雨林深处的金竹狐猴之所以被发现,也是当地人烧荒烧出来的,露出了森林中部的竹林区域,不过随着这种竹子的数量降低,也成为濒临灭绝的生物。


如果进一步烧荒,将这片竹林也破坏的话,对于金竹狐猴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了,马岛野生动物灭绝名单上将又会增加一个品种,过去的百年间已经有十五种狐猴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金竹狐猴那双无辜的大眼睛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就像一个孩子,全然不晓得人类世界的贪婪和无知,面临危机却无能为力,眼睁睁地看着家园被毁,幸而在赖特博士的倡导下,成立了哈诺马法纳国家公园,在“世界自然遗产”这块金字招牌的庇佑下,暂且继续着平静的生活,希望这种平静永远不要被打破。

五个小时的国家公园徒步意犹未尽,见识了这么多精彩的野生动植物,这堂自然课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然而,晚上还有加课:夜寻狐猴。许多狐猴是夜行动物,白日里睡大觉,天黑才出来活动,比如可爱的鼠狐猴(Mouse
Lemur)。这也是马岛特殊环境的产物,鼠狐猴夜行的习惯刺激了视网膜色素层的发育,这是一种位于视网膜后面的反射层,使狐猴的视力增加一倍。与此同时,能够捕捉超声波的听觉器官等也较为发达。因为拥有异乎寻常的感知能力,鼠狐猴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能在一瞬间突然伸出两只前爪,抓住空中飞过的蛾子,当然,是在周遭漆黑一片的情况下。
傍晚六点多,天渐黑,当我们赶到国家公园附近的公路旁时,却天不作美,开始下起了雨,由小雨到中雨,据说雨季马岛只要一下雨,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的。执着的罗杰和海瑞却一定想让我看到鼠狐猴,坚持着不肯回去,他们拿着一把香蕉,抹在树干上,用气味吸引鼠狐猴,它们是杂食动物,吃昆虫,小型脊椎动物,果实和花,以其尖锐的叫声和快速的动作而为人所知。我在车里看他们一直站在雨中守候着,于心不忍,便让司机叫大家回来车里避避雨。等了半个多时辰,眼见雨越下越大,我告诉罗杰这样的天气即时见到了巴掌大的狐猴,也是非常困难拍摄下来的,罗杰虽有些不情愿,还是同意回酒店。
开了几分钟,路上一片漆黑,车灯照射过去,罗杰眼尖,一眼发现了路旁大树上有亮晶晶的反光,凭经验,他立刻断定正是鼠狐猴的眼睛反射车灯所致,立刻叫停。我将相机裹在冲锋衣里,戴上风帽,随他们冲入雨中。果不出所料,正是鼠狐猴,罗杰头灯照射之处,树叶中露出两只闪亮的大眼睛,它有些不知所措,试图躲避,我只拍摄下这模糊的影像,却将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永远印在了脑海中。
哈诺马法纳国家公园竹狐猴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
“探秘马达加斯加”系列

哈诺马法纳国家公园
实拍罕见竹狐猴
原始雨林中的神仙眷侣

安雅环尾狐猴保护区 华丽神秘的Sifaka Zombitse的“玩具熊”

“史前侏罗纪公园”
田园处处好风光
伊萨鲁的野奢进行时
南部乡村纪实 高原小城安琪拉贝
马人斗鸡也疯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