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朋友圈--又名:我们是这样搭识朋友的

(2006-11-23 22:50:04)
  刚才去南新仓和朋友吃饭了。和朋友一起吃饭当然是一件极普通的事,但是这个朋友圈我忽然觉得可以说上几句。今天晚上聚会的理由是我的女友FUYU从美国回来。实际上她经常回来,比人家从昌平或者门头沟来北京市还频繁呢。但是她回来我们就得聚,毕竟是从大老远回来啊,飞机飞啊飞的要飞很多时候呢,所以不仅要聚,而且还要为她找一些新鲜的好玩的地方聚,这才是我们所应尽的地主之谊--事实上FUYU自己就出生在北京,北京她比我们还熟呢。
  今天晚上一起吃饭的一共有8个人。这些人里面有作家、医生、律师、记者、公务员、商人和科技工作者,这还没把我自己算进去。我更愿意把自己算作家庭主妇,因为我不上班嘛,这样可以给这个圈子增加一种社会身分。这么一说我觉得我们这个朋友圈就像是一个社会的小小缩影,还蛮有一点意思。而且这些人是常聚的,有时人更多,有时人少些,反正是人多多聚,人少少聚,开心的程度总是差不多,也就是说每次都是很高兴的。
  我觉得有点意思的是这些人相识的过程。这些人中间的核心应该是FUYU,因为我们无论是谁都和她扯得上关系。这8个人当中一个是她的青梅竹马的男友,一个是她弟弟,两个是她的同学(女),还有一个是她的朋友(男)。我就是通过她的这个当记者的朋友和她认识的。我和这位境外记者在许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认识,大约在前四五年有一天他忽然给我打来一个电话,问我中午有空没有和他去一个朋友家吃饭。那天我正好有空,于是就接受了邀请。记得他打车来接我,他坐在前排,我坐在后排,所以连去什么地方我都没有问。然后我跟他去了一个不错的公寓,于是就认识了FUYU。
  和FUYU很快成了朋友,而且是好朋友。FUYU是那种很聚朋友的人,她家就有点象一个沙龙。她和男友有不少的同学,这些同学又带朋友来,她弟弟带同事来,我也带朋友去,她家的热闹可想而知。
  最热闹的时候是我们约了去她男友在小汤山的大房子里,同时有好几拨客人,FUYU这边的同学、朋友,她男友那边的朋友、她弟弟的同事等等,好几十口子吃流水席,也不知道谁吃了谁没吃,反正是各人自己照顾自己。我们几个属于任何时候不亏着自己的,沙发总是挑最舒服的坐,菜总是挑新鲜的吃,彼此还抢着说话,疯了似地笑,只管自己快乐。作为女主人的FUYU也不去主事,随他们谁在张罗。等人散了,大概至少有一半不认识。
  不过因为在一起玩得多了,我和FUYU的不少同学甚至他们的家眷都相当熟悉,他们开玩笑说我是他们的编外同学。两年前我投桃报李把我特别要好的女友YANY介绍给了FUYU,她们俩也很投缘。FUYU又把自己的好友WURU介绍给了YANY,于是我们在大群体内又产生了一个很内围的四人组。这四个人经常还要单聚。因为都是女人,所以FUYU的男友很绅士地充当司机,把我们送到想去的地方,有时我们玩得太晚,他会回家先闷上一觉,然后从热被窝里爬起来再开车来接我们,再把我们一个一个送回家。我认为他的这种体贴入微而且毫无怨言的服务精神是值得许多想成为绅士的哥儿们学习的。我想如果我们的生活里多一些象他这样的人,我国和西方其实就非常接轨了,不用等到开奥运会就已经做到“一个梦想,一个世界”了。
  这些人在一起会谈些啥呢?我想这应该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专家所感兴趣的吧。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领域,话题自然是很杂的。不过也可以作个勉强的归类。我们谈的首先是构成刺激的新闻或者是八卦新闻,然后是我们共同认识的朋友,然后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再然后是名人逸事,再然后是医疗保健(因为有医生在场啊),再然后是进入公共经验和公共话题的性,再然后就是私房话了,有的是用表情和眼神说的,还有会意的笑,都让话题从内容到形式变得丰富和活跃。
  好几年了,这圈人一直这么聚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