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和两个朋友去看了首都剧场演出的台湾赖声川的话剧《暗恋桃花源》,我觉得这部戏相当不错,也是相当值得一看的。首先是它的结构很新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话剧,也不是戏中戏,而是两个看上去完全不相干的戏拚在一起,一个是比较传统的悲剧,一个是古装的但是充满了现代精神的喜剧,交错重叠,放在一个筐里端给观众,悲悲得厚重,喜又喜得轻盈,实在是不可多得。
这个戏有个故事框架,就是某剧场同时被两个剧团所订,两个剧团互不相让,于是同台排练,有时是分开排,有时是合着排,于是闹出一些笑话。两个气氛和风格迥异的戏放在一起不冲突而且能让观众在情绪上还恰到好处地接受,在我看来编剧实在是个很有功力很有才华的人。这个戏我认为最好的是用一些简单的事情讲了相当复杂和深刻的道理,它探讨的实际上是人的感情的理想状态和实际的生活状态之间的差距,其实也是每个人都面对的诸如满足只是短暂的、现实总是无法如愿的悲剧。我认为剧作家是发掘到了生活中最最根本的悲剧因素--人性的不知足。在第一个悲剧故事中男女主人公因为一次小别而长久分离,他们各自和另外的人过了一生,过的都似乎是自己“另外”的人生,这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悲剧。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两个人真的在一起过,他们面对的很可能又是另一个悲剧。这个道理剧作家在第一个戏中没有说,而在另一个喜剧故事当中他把这层意思说了出来,而且还说清楚了。他用一个三角恋爱故事释阐了其实每一对男女都有每一对男女的问题,这又是恰到好处地发掘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因素--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以此与前一个悲剧构成互文性,用一种含糊的方式把情感和婚姻大致说得很明白。
这个戏的剧场气氛也是相当好。观众在该笑的时候都笑了。而且坐在剧场里,无论是台上台下的大家的情绪很呼应,能让你感到演戏的人很专业,看戏的也都是明白人。我想这大概是跟话剧的票价有关吧。我拿到的那张请客票上面的标价是280元,这点钱如果拿来买我的新书能买到十本还要多。这么一算我就明白了为什么首都剧场台上台下能结合得那么好了。
前一篇:外面有雾还是心里有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