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山睡着一家族  四川进行全国最大家族崖墓整体发掘

(2010-01-28 01:34:03)
标签:

杂谈

一山睡着一家族  四川进行全国最大家族崖墓整体发掘

  一座600米长,海拔500米高的山梁内部,竟然藏着150余座四川汉晋时期独有的墓葬——崖墓,而且还是家族墓。昨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在绵阳新皂镇桐子梁山发掘现场公布这一重大考古发现:配合成绵乐铁路建设的考古勘察,让这子嗣众多的家族崖墓意外现身,而正在进行中的抢救性发掘工作,也是全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一次对家族崖墓的整体发掘。截止目前,已出土完整及可修复精美文物150余件,全部发掘预计将于今年4月完成。

建设勘察      发现整山是家族崖墓
  去年6月,为配合成绵乐铁路线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所经沿线进行大范围考古勘察。“这是成都平原近年来最大的工程,而且所经成都、绵阳、德阳、乐山等区域历来文化遗存密集,预感会出东西。”研究员周科华副院长介绍,果不其然,接连有70多个文物点在勘察中浮出水面,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沙坪山岩墓群和桐子梁山崖墓最早并不显眼。
  沙坪山岩墓群有50多座暴露,其中东汉晚期崖墓10余座,有规划的开凿痕迹显示,属于典型的家族墓。“最长的崖墓有23米,最高规格的为双室墓,每座崖墓里,都有石刻的‘灶’,或许是墓主不想在另一个世界饿肚子。”惊喜有限,考古人员将目光转移向东面300米外的桐子梁。在初期勘察中,这里有20多座东汉崖墓现身,“原来以为就这20多座,可发掘在继续,就不停有新的崖墓出现。”负责现场发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员考古人员郭富说,几乎是每隔几米,就能触碰到另一座崖墓的墓道和主室,海拔500米高、600米长的山梁南北两侧,整个布满了东汉和六朝时期崖墓,整座山就是座完整的家族崖墓群!

身后思“娱乐”   歌舞伎乐俑带入崖墓
  因铁路线正好经过桐子梁,这座家族崖墓必须尽快进行抢救性整体发掘,由此,全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一次家族崖墓整体发掘行动诞生。
  去年11月,考古人员入场发掘。这里的崖墓以东汉时期为主,六朝时期为辅,沿山势由上至下分三层一字排列。四川古代常见的崖墓形式都集中在了桐子梁。每座崖墓拥有完整的墓道、墓门、主室、棺床、排水管道。“区别在甬道上。”郭富介绍,有甬道墓葬都由墓道、墓门、主室、甬道、棺床、壁龛、灶台等组成 ,分单室、双室两种 ,绝大多数为单室墓。主室有横穴和竖穴两种。特点是主墓室与甬道、墓道呈一条直线 ,主墓室两边是棺床、灶台等附属设施 ,形制规整对称。无甬道墓葬,由墓道、墓门、主室等组成,主室一般为竖穴状。
  目前虽不知这一家族姓氏渊源,但从随葬品中不难想见其家境殷实,且注重生活品质。从已经完成发掘的桐子梁南面20余座崖墓中,出土的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有陶罐、壶、盆、碗,还有陶水田、陶房屋。不仅如此,墓主还带走大量陶俑,有文官佣、歌舞妓乐佣、侍佣、生肖佣,奢望身后仍能享受现实的一切荣华富贵。另外还有上百枚半两钱、五铢钱,鏊、镜、摇钱树等铜器。
  
成绵乐铁路沿线考古   出土文物多精品 
 桐子梁崖墓群是近年来四川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崖墓群。墓与墓之间间距大致相同,排列密集,相互之间打破关系较少,似经过统一规划。“对此处的大规模发掘,必将为四川汉代崖墓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包括崖墓分布规律、如何考虑规划、如何考虑环境等之前没解答的问题,都有望借助此次发掘得以解答。”周科华同时认为,根据目前的普查资料显示,四川已发现3—5万座崖墓,专家估计总数在10万座以上,“桐子梁家族崖墓的发现,可以很肯定的推断,这个数字还远远不止。”
  即将于今年4月完成的成绵乐铁路建设沿线考古发掘,如今收获颇丰。昨日下午,集中在广汉的部分精品文物首次亮相。其中在德阳罗江县米家山崖墓发现的一个持镜俑,比一般陶俑大了2倍多,头插2朵形制完整的簪花,在四川极为少见。另有一说唱陶俑,手捏鼓槌,露臀说唱,面部表情生动幽默,“要是保存再完整一些,真可跟国家一级文物的说唱俑比比了。”而广汉新丰镇王家河湾出土的60余块画像砖也够精美,它们均来自一个东汉砖室墓,却拥有朱雀纹、钱纹、杂耍、车骑、“富贵昌”等14种繁杂纹理,“因为汉代之后盗墓贼也要偷窃画像砖,现在一次出土这么多很罕见。”
  周科华介绍,成绵乐铁路沿线已出土完整和可修复文物300余件,涵盖商周至明清时期,全部发掘工作将在今年4月结束。
记者  蔡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