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县长经大忠:国庆前北川新城亮相
定位生态园林城,重点打造羌族文化
虽然脸上写满疲惫压力,但省人大代表、北川县长经大忠一谈重建仍是两眼发光。在绵阳安昌河畔约七平方公里的空地上,他期盼的北川新县城的蓝图正在实现之中:2009年,首批40万平方米150多栋安居房已经封顶,路网及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也已完成过半。总投资167亿元的北川新县城245个重建项目,绝大多数已经开工。今年10月1日前,新县城将变身“生态园林”亮相,产业园区企业全部建成投产。
新县城:变身生态园林城
经大忠说,北川新县城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北川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川西旅游服务基地,绵阳西部产业基地和现代化的羌族文化城和生态园林城”。羌族文化和生态园林将是其重要特色。新县城按照“一廊、一环、一轴、一心“的布局,包括“一廊”即安昌河生态景观廊道,自北向南从新县城穿过,用于改善县城环境、保证小气候质量;“一环”即山东大道沿线与新川大道沿线各形成一个半环形,分别布置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组成城市核心区;“一轴”即东西向景观主轴,垂直于河道,联系河西园包山、塔字山和河东云盘山,包括羌族风貌商业街和行政中心等;“一心”即中心公园,位于安昌河东岸主要建设区域的核心,同时作为避难应急空间。将来,这里将成为川西旅游服务基地、绵阳西部产业基地和现代化的羌族文化城。
“凤凰涅盘,志在重生。”经大忠说,北川的发展重心是抓产业抓民生,长远抓旅游产业,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北川有可能达到85%。按照重建三步曲,北川今年将完成恢复重建期,优先建设保障性住房,要安置3万多名受灾群众和被征迁群众。未来5年内,新县城整体面貌基本建成,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县域和周边地区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北川有信心在灾后重建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取得突破。往后,该县城镇化率有望达到5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重建房:40万平方米安居房封顶
“如果你到北川做客,看到最多的就是工地和塔吊。”经大忠说,北川现在“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2.3万户受损农房的维修加固任务已经完成,绝大部分需重建农房的农户已住进永久性住房。
2010年地震两周年前,山东援建的农房和乡镇项目将全面完成。首批40万平方米安居房已全部封顶,进入装修装饰阶段。北川中学宿舍楼已封顶,教学楼、实验楼主体工程已完成过半,有望在今年5月12日前竣工。原定在2010年9月1日到新北川中学上课的时间也可能提前。
做产业:工业园年产值可超100亿元
地震前,北川是典型的农业县,工业总产值还不到10亿元,主要是水电、石材和一些高耗能产业,产业水平较低。经大忠说,工业将成为北川今后产业重建的突破点。目前,北川工业园区已有24家企业进入,7家条件成熟的企业已开工建设;将来,将实现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仅寿光蔬菜集团就进园建设了三个大项目,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科技产业园、农产品市场。三个项目总占地750亩,投资2.7亿元。经大忠筹划着开发生长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农产品,在当地推行山地农业。
交通:所有乡镇均通水泥路
据介绍,现在北川所有乡镇都打通了“生命线”。今年春节前,这些“生命保通线”均将打造成水泥路。同时,所有乡镇的学校、卫生院、养老院等民生工程建设已经全部完成,绝大多数农民已经搬入崭新的永久性住房。
从到救灾的指挥者,到重建的“操盘手”,2010年对经大忠更多意味的是希望。目前,他已经被选为新进市党政领导班子的考察对象。而顽强走向新生的北川更是灾区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地震2周年,灾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已达到灾前水平,创造出在自然巨灾面前的奇迹。
记者 王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