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案例分析诱惑比赛儿童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心理家庭教育育儿技巧育儿 |
分类: 案例分析 |
按:本文是对《实战模拟:你会参加这样的比赛吗?》的总结,感谢各位朋友的参与,很多评论写的非常好,对本文的完成提供了N多帮助,谢谢啦!
场景:你带你学龄前的孩子到某教育中心,参加一个孩子的比赛,比如投篮,赢者可以得到价值500元的玩具。比赛前宣布了游戏规则,说不允许家长帮忙,否则取消成绩。可是当比赛进行的时候,你的孩子在自己努力投篮,但旁边的孩子家长都在帮自己的孩子投,而裁判并没有管。此时,如果是你,你会帮忙吗?
井中月解答:
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许多时候,人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和自己作对的人,也不是伤害自己的人,而是自己本身。而最让人不容易把握自己的时候,是面对诱惑的时候,特别是看着众人在疯狂争夺自己的“蛋糕”的时候。所以,真正能对诱惑熟视无睹的人,不是圣人就是毫无思想的人。在如今圣人难出的年代,每个人都是有价的,如何让自己能更好地面对诱惑,就需要每个人进行修炼了。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而言,知识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界线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个基础不给孩子打好,未来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道德和人格的发展。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也有其侧重的方向,错过了某个方向的最佳发展期,就对孩子造成终身遗憾。所以,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
既然父母都很难面对一些诱惑的时候,当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真的遇到只要违规就可能得到奖励的时候,特别是这个奖励又是孩子心仪的东西时,且别人违规还没有受到对应的惩罚,做父母的该如何抉择呢?这恐怕对许多家长都是一个难题,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诚实的“价格”,或者说家长希望把自己和孩子的诚实卖多少钱的问题。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是人都可能被收买,只是收买方式、代价和诱惑物不同而已。也就是说,道德也好,追求也好,爱情也好,都是可以按照心理价位进行“等价”交换的。对这点,谁也别和我井中月争论,比如爱情,可能金钱收买不了,但可能被亲情和母性收买,也可能被理想所吸引而出卖爱情。当然,也不排除金钱收买不了,是其价位不够大。
说实话,像案例中的区区500元,是不能入我井中月的“法眼”的,呵呵。可是,当奖励是5万元的时候,就会矜持了,当奖励是500万元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想尽一切办法违规超过别人!因为我觉得有了这500万元,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让大量的人受益,那怕最后我作为一个反面教材也不是不可以的。当然,其前提是我有把握。不会在精神和肉体上失去孩子,毕竟钱再多也换不来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
闲话说了不少,还是说说诱惑太小,或是家长犹豫的情况吧,看怎么处理类似的事情是比较恰当的。理论上讲,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诱惑,都是小诱惑,而抵御这些小诱惑也是人生历程中很重要的学习,人怕的就是不能抵御任何诱惑。这对孩子来说,也是这样的,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才是孩子获得良好品质和真正成才的基础。所以,和孩子一起真遇到违规就可能得到奖励的时候,是非常好的一次教育机会。
针对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其结果比较分散,这和大家的心态很吻合。但也需要承认的是,大家都认为帮助孩子作弊,并不是合适的。所以,我基于这种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评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别为我上面的胡言乱语所蛊惑,呵呵。
正确但比较生硬的方法:靠违规就可能得到奖励的时候,家长带孩子立刻离开。这是一种不同流合污的做法,有一股傲气。父母这样做,能给孩子树立较好的品德示范,告诉孩子什么是界线和遵守规则,那怕是在一些物质诱惑之下。但是,家长也有眼不见为净的感觉,多少有一点明哲保身的想法,是好人却少了一些担当。未来孩子虽然会独善其身,可社会责任性差一点。
同流合污的方法:靠违规就可能得到奖励的时候,看见别的家长帮助各自的孩子,家长也上去帮忙。父母这样做,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为了某种利益,是可以不遵守界线的,因为父母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当家长对孩子在其他方面进行约束的时候,孩子就会讨价还价,同时孩子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包括在学习上面。
推卸责任的方法:靠违规就可能得到奖励的时候,看见别的家长帮助各自的孩子,家长在孩子请求帮忙就帮,或是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再帮。一个有责任的成人,遇到难堪问题的时候,在表面尊重孩子自己选择的基础上,把教育的责任推卸到一个未成年人身上,这未免有点那个了吧?这种方式,其实比同流合污还可怕,不仅没有对孩子说出问题所在,而且是变相支持孩子去破坏规则。
较好的方法:靠违规就可能得到奖励的时候,看见别的家长帮助各自的孩子,无论如何都不帮孩子。这种方法看似冷血,但在很强的原则性下,让孩子自己去抉择。这里会出现两种情况,都是非常正常的。一是孩子退缩,说明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赢取比赛。退缩是孩子比较在意结果,想到怎么努力都不会有好结果就先放弃了,所以对这样的孩子,事后要加强引导,避免以后轻易放弃。
二是孩子继续参加比赛,这样的孩子非常有自信,根本不把那些家长放在眼里。或是孩子对比赛结果不是很较劲,只把比赛当成一场游戏而已,重在参与。不管孩子是如何想的,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依然参加比赛,就是一个心理素质非常好的孩子,同时对物质奖励的欲望有节制。这个不公平的比赛对孩子来说,既是锻炼也是认识社会的方式。对此家长一定要多表扬、鼓励孩子。
公平的方法:靠违规就可能得到奖励的时候,看见别的家长帮助各自的孩子,家长主动去劝说其他家长不要帮忙,若那些家长不听则去找裁判说明。这就像网友“适曾相识”说的那样,裁判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再做视而不见,会及时去制止那种犯规行为的,以此保证比赛在公平的原则下进行。这种处理方法的难点是家长和裁判都无动于衷,此时家长最好的选择是带孩子离开了,并告诉孩子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不能因为想要奖励就去违规。
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靠违规就可能得到奖励的时候,看见别的家长帮助各自的孩子,家长要主动和孩子说明情况,让其去向裁判大声投诉,如果裁判不采取任何措施,就要孩子退出比赛。假若孩子只是想玩一玩,也是要去孩子先投诉后,才能继续参赛。这样做的最大原因是,学龄前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道德判断标准,而未来独自遇到类似的不公平情况会非常的多,能学会应对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大部分人面对不公平现象时,不敢说出自己不情愿和不认可,虽然避免了同流合污,但过于明哲保身,并且对本该属于自己的权益不敢去争取。现在的社会,人们的道德水准普遍很低,大部分人面临道德挑战的时候,不是随大流就是视而不见。但是,父母的道德水准也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思想高度。那些贪图小利并沾沾自喜的父母,又怎么可能传递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和责任感呢?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敢对不公正现象说“不”,那证明他一定是个懂是非、有勇气、敢担当、能坚持,同时也有领袖气质的人。再把话扯远点,现如今我们能见到的“纯爷们”已经越来越少了,各位父母一方面唏嘘感叹男人没有担当、没有血性,另一方面又忙不迭的帮着孩子“占便宜”,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了亏。生长在过度保护、过多干涉、是非模糊中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可能成长为担当重任的好男儿吗?
最后我井中月想问一下,一个生长在过度保护、过多干涉、是非模糊中的孩子,尤其是男孩,能指望他成为担当重任的好男儿吗?(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不完美的父亲才是真正好父亲》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老师不喜欢你的孩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