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3岁前不建议让祖辈抚养

(2011-10-11 07:08:41)
标签:

祖辈抚养

儿童教育

父母教育

孩子心理

家庭教育

育儿技巧

育儿

分类: 父母教育

按:本文摘要版,刊登于201110期《家教》中《问与答》栏目,这是其中一个问题的详细解释版。

 

  在各种社会压力下,祖辈替年轻父母带孩子,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但从生理和心理角度看,孩子3岁以前,是其成长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谁和他们一起长大更是重要的,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把3岁前孩子完全交给祖辈抚养,是非常不可取的事情,但协助是没有问题的。

  

  从隔代教养产生的原因上看,一是有祖辈帮忙带养孩子,能减轻父母在事业与生活的负担,二是祖辈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且孩子交给他们,父母不担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我井中月不能否认,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需要父母同时工作才能养家。但忽视孩子养育的父母,会对孩子有很大伤害的,而早期对孩子的伤害,是以后付出百倍的努力也无法弥补的。

  

  对父母而言,教育孩子是其重要职责,其事业和养育孩子并不矛盾。许多时候年轻的父母说自己忙、社会竞争激烈等等,往往都是“偷懒”的借口。大家有没有想过,生养孩子是很严肃的事情,也是需要承担很多责任的。如果当前你觉得其他事情比养育孩子更重要,这说明你还没有准备好做父母!为了自己的需要,而牺牲孩子的权利或需要,就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孩子在3岁之前,是构建安全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期。主要养育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这些的早期经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别以为孩子3岁以前只需要吃穿、不生病,其实对孩子的早期培养远远不止这些。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陪伴、接纳、放手等,都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所以,如果你不能保证每天陪伴孩子一段时间,我井中月就建议先别生孩子,否则未来你有永远的痛!其实,父母只要有教养孩子的责任心,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自己解决的,有时也不是我们真的忙不过来,只是依赖惯了。我个人非常不主张父母长时间不接触孩子,若只是由祖辈养育的情况下,会引发许多的问题,而想改变这些问题,将来会需要多倍的时间和多倍的精力。

  

  从孩子的安全感上看,3岁之前是构建安全感最重要时期。孩子从一岁半就开始自我意识的萌芽,他们迫切想要了解“我是谁”。在两岁左右,孩子会出现执拗表现,以及秩序感和完美敏感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偏执、叛逆、情绪化等“不讲道理”的表现。所以,父母需要体察孩子,并帮助他们顺利渡过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老人做得再好,也总有一些功能是他们无法替代父母的。

  

  从亲子关系上看,长时间离开父母,孩子与父母的联结就会变弱,甚至产生隔阂。孩子总是与其接触多的人感情深,让祖辈长时间地带孩子,会让父母在时间和空间上,造成与孩子的距离感,使交流带来麻烦,孩子有时会产生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对安全感的建立非常不利。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别因为父母的失误让孩子人生有遗憾。而当接回孩子后,孩子会利用父母的“愧疚”心理,没有界线约束,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

  

  从孩子的探索的角度看,老人由于责任、行动不便而过度保护,妨碍孩子探知世界。孩子求知欲强、体力和脑力活动充沛,而老年人生理衰退,腿脚不便,喜静懒动。祖辈照料孩子,总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会限制孩子很多行为,喜欢把孩子圈起来。祖辈不肯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创新,使其失去了开发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机会,这对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很不利,使孩子容易养成内向胆小、死板缺乏灵气、不爱活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从孩子的被示范的角度看,孩子所看到的语言和行为示范,都是老人化的,不符合儿童发展特点。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使孩子的视野狭小,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影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模仿,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或更严重的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另外,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学会“自己的发展或许比孩子的教育本身更重要”,未来会模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从对孩子的教育观点上,两代人的教育理念上有差别,特别是在幼儿生活习惯上。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年轻的父母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老人更多关心孩子吃饱穿暖,不懂得与孩子交流或教育孩子,甚至用陈旧方法来教育孩子,或用经验代替科学,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比如孩子“破坏”玩具时,祖辈会阻止和进行批评,但这种的“破坏”行为,往往是孩子的探索行为。

  

  从对孩子的爱上看,过分溺爱是大部分祖辈的通病。由于隔代亲和补偿心理的缘故,祖辈的对溺爱比父母还要过分并包办一切,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就将其视为理所当然。另外孩子有什么缺点,也不能及时纠正。这种毫无节制的满足的方式,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易养成不良生活习惯或任性、自私、依赖性强、缺乏责任心、遇事退缩逃避,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环境。

  

  从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看,祖辈不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祖辈已步入晚年,或多或少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和负面心理倾向,孩子与其长期相处,容易产生轻度的心理障碍。另外,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就算祖辈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也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这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对孩子自己还是整个社会都是非常不利的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你已经生了孩子,就要把其培养成人,这是社会赋予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祖辈可以协助年轻的父母承担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但父母不能失去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要知道,今天你把孩子交给祖辈,明天你的孩子就会把他们的孩子,也交给你,这是年轻父母想要的结果吗?为什么不在正确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情?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世界是没有后悔药的,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而父母再想纠正的话,不仅需要父母付出加倍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变得更加困难。当然,如果祖辈是非常开明的,或是掌握较科学的育儿理念,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帮助的。可一个问题是,到底谁是孩子的父母?孩子需要父母的爱,更需要父母的关注,所以,孩子3岁前不建议让祖辈抚养,协助却是可以的。

  

  最后,顺便提一下,当孩子3岁之后,也是不建议完全交给祖辈抚养的。对于已经进入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常情况下已经进入幼儿园,父母在忙,也是可以在早晚照顾孩子的。此时,就别再找什么借口了,我井中月还真不相信一个人忙的,连一天抽出1-2小时陪孩子都没有!如果真是这样,不是懒惰,就是毫无爱心,甚至可以说是人品的问题了。没有基本爱心的人,还可以有事业成功的话,真是老天爷瞎眼了。(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相关父母教育:

  《鼓励孩子纠正缺点的12句话》           《好父母就别怕孩子让你丢人》   

   《扒五层皮:父亲不爱和孩子玩》                《女儿为何不爱和父亲玩?》 

 

  本周实战模拟:《实战模拟:你会让孩子玩电子游戏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