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产经/公司长虹战国策产业战略等离子洗牌 |
分类: 商界评论 |
2007年4月,虹欧PDP项目建设启动暨长虹东元空调压缩机项目开工仪式在绵阳隆重举行,中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开工,业内哗然。
项目一期总投资6.75亿美元,采用目前国际上最高代的8面取技术,建成后可形成年产216万片PDP屏模组(以42〞计)的能力,进入世界四强行列。
可是,等离子值得长虹做这么大的投入吗?据赛诺的分析报告指出,2006年1月至8月,中国市场上等离子彩电的销量增长率尚不足液晶彩电的十分之一。液晶对市场的抢占能力明显高于等离子,对比这两大子行业,就该数据而言,液晶的前景似乎更加光明,而等离子行业则显得前途暗淡。一些公司的行为也似乎在证明着这一点,连索尼这样的大公司也退出了等离子产业。那长虹的这笔大投入不是明显地把钱往海里扔吗?
于是,这次启动等离子屏生产线让多数人不解,因为他们觉得长虹的行为有些疯狂。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等离子现如今的相对弱势以及并未被广泛认可的美好前景。在以市场业绩说话的时代,如果看不到利益,得到这样的反响不足为奇。可事实果真是这样吗?以长虹的个性,它绝对不会贸然进入,长虹只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其间的意义、作用和影响需要我们细细解读。
一、重金砸向等离子屏,长虹为何进行“一个人的战役”?
1、挤入产业链上游,构建民族彩电安全体系
20世纪90年代,彩电行业的血雨腥风依然让人记忆深刻,在那个CRT的年代里,因为核心技术被国外厂商所掌握,国内厂家沦为电视机组装厂,只能在产业链下游分得一杯残羹。因为下游企业众多,市场混乱,无独大企业,促进了一波高过一波的价格战,行业平均利润被摊薄。几经沙场,幸存者寥寥无几。
每一次技术的革新必将引起一次行业的重新洗牌,技术落后者,反应落后于市场者,将会无一例外地走向消亡之路。这一定律已在现实中被屡屡佐证。目前,国内已经掌握了CRT的所有技术,形成了一条可以保证产业安全的完整产业链。但是,随着高清化、数字化、大屏幕化的需求不断拔高,CRT市场将逐渐萎缩,新的技术必将出现并取而代之。新技术已经产生,并且正在大刀阔斧地占领市场,这就是以液晶和等离子为代表的平板技术。而事实上,根据市场统计,中国彩电业与世界基本同步,也已经进入了平板时代。
2007年3月1日之后,美国将向进入其市场的电视机征收专利费,虽然具体数额尚未公布,但是,人们一般认为,作为美国最大电视机供应商的中国,无疑是这场“美国麻烦”的最大受害者。CRT的尴尬遭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尽快找出一条能够切实保障产业安全、不受制于人的革新之路。这种认识已经被提高到国家层面,为了杜绝错误再次上演,我国已经将平板电视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列为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甚至将其作为"2006年至2020年信息产业中长期发展纲要"里最重要的发展项目之一。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间,给平板电视列了5亿的专项资金,信息产业部也在电子发展基金中把平板列为重点支持项目。
显示屏的制造成本占平板电视成本的70%之多,是平板电视的核心部件,正所谓“得屏者,得天下”的说法。然而,目前国内平板电视整机企业的显示屏基本上依赖进口,只有少数几家国内企业在从事平板显示器件的生产和制造,等离子屏更是稀缺。可以说,显示屏已经成为了制约国内彩电企业发展的绝对瓶颈,民族企业的产业安全堪优。
长虹在此背景下启动我国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可谓意义深远,做为国内顶级国际一流的彩电生产企业,长虹有这个意识也有这个责任来带头建立起中国自有的等离子产业链,以充分保障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使自己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使中国彩电企业群占有发展的主动权。
2、行业洗牌在即,长虹独挺等离子
CRT电视、背投电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这些是中国彩电行业发展的关键词。但是一次次的技术革新淘汰了旧产品,将新产品带到消费者面前。目前的中国彩电行业已经进入了平板时代,液晶和等离子作为平板技术的代表已经建立起足够的优势,CRT市场份额萎缩渐成明日黄花。然而,液晶和等离子,谁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谁才是平板时代的真命天才呢?国内众多的电视生产厂家,对市场的走向的把握没有方向,在面临多种可能的时候,多数随大流选择液晶,只有长虹一家表示对等离子的支持。
(1)目前市场表现液晶占优
虽然市场上的技术五花八门,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彩电业已经进入平板时代。在平板电视中,液晶占60%,等离子占40%的份额,液晶在销量份额中领先等离子一截。根据DisplaySearch的报告,液晶电视自2005年一季度以来连续五个季度销量同比增长不低于125%。2006年一季度全球液晶电视销量同比增长了135%,占全部电视销量的比重已经达到17%。在欧洲市场上,2007年一季度液晶电视的销量份额已达到46%。
(2)等离子拥有更大潜力
虽然从当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液晶处于明显优势,但是这只是一个虚假表象。从技术角度来看,等离子将更有可能赢得消费者的芳心。与液晶相比,等离子显示有亮度高、色彩还原性好、灰度丰富、对迅速变化的画面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亮度高,可以在明亮的环境之下尽情欣赏大画面的视讯节目。
另外,等离子视野开阔,能提供格外亮丽、均匀平滑的画面和前所未有的更大观赏角度。等离子的视角高达160度,视角只有40度左右的液晶在此项评比上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从技术而言,等离子的技术参数与消费者的选择偏好比较重和,也较易于被消费者所接受。
(3)等离子春天逐渐临近
液晶和等离子在各自发展的初期是互不干涉的,液晶也有诸如线条柔和、色彩逼真、低辐射等优点,并且在小尺寸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等离子则在大尺寸上占有优势。但现在的趋势却是双方开始互相较劲,进入了对方领地,——液晶发布大尺寸,等离子则推出小尺寸彩电。做齐产品线,向来是各大公司用以发展的顶级法则之一,而对于行业与行业的竞争,也属如此。近段时间来,等离子面板价格不断下滑,而液晶面板还略有上扬。同样是由于面板的原因,大尺寸的液晶售价远高于同尺寸的等离子彩电,可以这样说,液晶不适合全线发展,它可以作为平板彩电的一种补充而存在。
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将实行数字高清电视转播,到2015年,我国将停止模拟电视的广播。从现在起到未来十年内,全国所需更换的电视机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全国现在电视机的保有量是4亿台,按十年的更换周期算,每年将有4000万台数字高清电视机的需求。面对一个长达十年的持续的需求旺盛期,等离子将以其明显的优势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之一;对企业而言,在2008年以及随后两年,将是等离子彩电企业完成布局的重要时期。
长虹此次揭竿而起,当然不是“一个人的战役”。长虹挑起了中国等离子彩电发展的大旗,形成自身发展的新战略据点,也在预示着等离子的春天在一步一步临近。
二、长虹的决心:在世界范围打造中国标签
1、不是搅局者,是主导者
据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平板电视是大势所趋,而目前全球成规模的等离子面板工厂只有5家(松下、LG、三星、富士通、日立),稀缺的等离子屏资源是限制等离子电视销售的瓶颈。
PDP项目的启动,使得长虹一举进入世界等离子屏生产四强行列,在规模上仅次于松下、LG和三星SDI,进入世界四强行列。而我国国内的投资环境、产业链、配套、劳动力成本等都较日韩具有优势,将进一步提高长虹PDP面板的未来竞争实力。这就意味着在世界等离子电视的关键生产体系中,做为一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将打破日韩对等离子屏的垄断,成为新兴的面板提供商。而高起点的八面取技术反映了长虹人对自身实力的高度自信,决定了长虹作为上游厂商的重要作用,加上长虹已有的完整产业线,一个集合上、中、下游的超级彩电航母将要形成,携中国彩电企业领导者之威,对世界彩电业产业更大的影响力。
2、构建等离子同盟,引导消费潮流
长虹产面板即将成为现实,它对市场的震撼是巨大的。它的出现一改中国彩电企业在世界彩电格局中的懦弱形象,是给国内彩电企业的一针强心剂,而其即将获得的上游厂商身份,可以更容易地团结国内厂商,建立等离子同盟,来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这个同盟,或隐或显,都将会事实性存在。除了对行业发展产业积极的影响,这个同盟还将配合国家政策,引导电视的消费潮流。越来越多的有关等离子的新概念将会成为长虹等等离子企业在未来几年内频繁使用的关键词,即使是你我现在都不知道,都不了解,但是五年后,每个人很有可能会如数家珍。
整合了整条产业链的长虹将是一个超级航母。依靠PDP生产线,长虹将巩固自己作为世界级企业的地位。毫无疑问,新晋的来自中国的超级航母正以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去影响这个市场以及和这个市场有关联的人们。
三、改变不对等竞争格局,与外资品牌平分秋色
由于外资品牌和企业掌握着技术优势,一方面对国内企业输入即将淘汰或者落后的技术,等国内企业投入生产后,转而推出更具优势,更先进的技术产品,依然保持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凭借在技术的垄断位置,他们不仅通过显示屏输出,获取高额利润,而且对其他企业提出很多不对等的要求和限制,限制其他企业的发展。
1、产品一步到位,改变日韩企业独占市场的局面
长虹通过引进最先进等离子屏的技术,在产品层面缩小中国等离子电视与世界的距离。目前在等离子电视的生产,主要以日韩企业为主。他们凭借着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占据了中国乃至世界市场的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甚至处于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的位置,而长虹巨资引进关键技术,凭借着长虹多年来在电视行业的经营理念,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完善的渠道运作,必然改变日韩企业独占市场的格局。
一方面,长虹的加盟有利于共同做大整个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另一方面,日韩企业将面临强劲的竞争,在全球电视业中掀起巨大的结构性冲击。
2、拥有技术优势,改变外资企业“挟技术以令诸侯”的竞争格局
长虹通过引进并掌握最先进等离子屏的生产技术,逐步实现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形成并拥有技术优势,不断保持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达到与外资品牌真正意义上的抗衡,有利于以长虹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在世界范围的参与竞争,提升中国品牌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快等离子电视平民化普及的步伐
长虹这次引入的最新技术,可以使中国市场的等离子电视能够与世界的先进水平保持一致,消费者可以享受最好的产品。
由于对中国市场的熟悉,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在保持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长虹系列等离子电视产品在价格上会更具优势,在市场中会更具有竞争力,从而加快等离子电视的普及程度。
四、国内电视生产企业面临洗牌,整体素质将会提升
1、重新洗牌,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一旦“8面取”等离子生产线正式量产,长虹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独立生产等离子电视的民族企业,必然会对整个国内电视企业形成强烈冲击。
对于很多在技术上依然落后的企业而言,其生产空间会进一步压缩,逐步被市场所淘汰;对于很多技术上拥有一定优势的企业而言,他们会根据自身规划和战略部署,或联盟或加大投入,以维持在国内市场的已有地位。国内厂商如TCL、海信、康佳等企业整体技术开发能力虽然相对较弱,但在应用技术领域已取得突破,正逐步投入并开发核心部件。如TCL是最早在国内进行等离子电视的推广企业,不仅掌握了等离子控制核心技术,而且拥有世界一流的研发团队;海信已经在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在芯片方面实现了自主研发;康佳正在进行数字高清战略计划,不仅成功的研发中国第一台高清晰数字电视,而且提出“高清”来统领液晶、背投、等离子和数字电视等四大系列高端电视产品的发展战略。
国内电视企业的共同发力,必然有利于国内电视行业的整体素质提升,提升我国电视行业的民族工业水平。
2、为中国企业发展“等离子电视”提供新的机会
长虹拥有生产等离子屏的先进技术,意味着国内电视企业在发展等离子电视时拥有新的选择。
国内企业不需要再从国外引进费用昂贵的等离子屏,不再受到国外企业苛刻附加条件的制约,通过与长虹的合作,减少自行研发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不仅实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且随着获利的增加,有利于等离子电视在中国电视企业中的整体发展。我国企业在逐步掌握平板电视上游核心技术的背景下,形成从零部件、显示屏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逐步形成国内企业的整体优势,从而达到与外资企业或品牌抗衡的目的。
任何技术只要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只有长虹8面取的等离子彩电真正投入生产,才意味着长虹第一阶段的胜利。对于长虹而言,等离子屏的技术优势只是战略部署的第一步而已,如何使市场,使消费者更快的接受等离子电视,如何与液晶电视展开竞争,如何真正的实现自主创新,保持在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依然任重而道远。
长虹必须加强本地产业链配套建设,加强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设备、替代专利方面的研究,才能将自己在等离子技术方面的“优势”转化为“胜势”,迎来等离子的春天!
http://image1.55.la/user_save_pic/2007/10/27/2007_10_27_119350009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