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IBM
PC两年之后,联想终于得到资本市场认可
2007年8月3日联想发布财报,在截至6月的第一财季,联想净利润达6684万美元,是去年同期521万美元的12.8倍,远远高于此前路透财经调查的分析师3200万美元的平均预期。离开6年,联想终于长大成年了!
6年前离开工作了四年的联想闯荡江湖,是感觉联想失去了九十年代末期突飞猛进,感觉联想发展已经到了极限,计算机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5%,很难再有大的发展,个人的发展空间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05年初听联想的同事说起要收购IBM
PC部门,感觉有些不可能,后来与一位跨国公司的老总谈起此事,对方更感觉不可思议,毕竟蛇吞象的故事不是每天都在发生,不过传言不久联想收购IBM
PC消息便公之于众,作为中国公司收购跨国公司业务,联想不是第一家,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家,但到联想收购IBM
PC部门为止,甚至到现在都鲜有成功的先例,TCL收购汤姆逊电视、收购阿尔卡特手机部门导致公司的全线亏损,公司也变成了ST
TCL,明基收购西门子搞得申请倒闭都受到限制,据说现在连“明基”这个品牌都可能放弃,可见中国公司收购跨国公司业务遇到的挑战有多大。
本来在联想的几位朋友希望借助收购IBM
PC部门提高股价之际出手期权,可惜收购IBM
PC两年内联想的股票大多数时候在2-3块港币之间徘徊,可见资本市场对联想收购IBM
PC部门均持谨慎态度,毕竟小小的联想要完全消化IBM
PC部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收购之后的艰难也证明了资本市场的预计,记得联想收购IBM
PC之后不久,遇到以前的同事,谈起双方的文化融合和地域差别均感到工作的压力,一位负责研发的主管甚至每天只能休息6、7个小时,原因在于中美不同的时差,每天晚上都要在九、十点钟召开电话会议,公司及环境逼迫大家必须学好英文,虽然当年在联想工作的时候英文一般,但与许多同事比较起来还算优秀,真不知道这些同事是如何跨过语言这一关的,只是知道许多同事都被派到了海外就职,现在见面英文水平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可能身外联想之外的人士很难体会联想人的艰辛,看着联想负责供应链的负责人连为联想成功付出汗马功劳的刘军都被迫暂时离职,可以猜到这几年公司的调整有多大,也能知道杨元庆作出这种决断时有多么的艰难,不过终于在收购两年后实现了全面盈利,说明联想已经跨过收购的阵痛期,进入全面繁荣的轨道。
84年成立至今已经23年,对于人生来讲也该成年了,联想23年的奋斗,终于用一份优秀的业务奉献给来年的成人礼,相信柳传志会开心,联想的同事会开心,国人也会开心。
联想终于长大成人,祝联想一路走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