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因为吴贯中的《三国演义》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近期因为易中天同志的《百家论坛》“品三国”更是连地球人都知道,三国初期应当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可能盛极而衰,到了三国第二代的即位者,又显示出了整体性的疲软,也包括了消灭了魏国的晋王朝,结果不到六十年,魏蜀吴三国没能经过瓶颈时期,所谓第三代生死劫全部奏效,也使得中国进入了持续将近三百年的大分裂时代。
首先进入瓶颈期的是蜀国,开国皇帝刘备由于最亲信的大将关羽被东吴杀害,荆州等大片土地被东吴占领,向东吴帝国宣战,结果被东吴帝国新起的将军陆逊击败,一气而死,儿子刘禅即位。
可能是“刘备摔孩子,笼络人心”从小把刘禅摔出了毛病,刘禅是个老实人,任用诸葛亮做宰相,把整个国家都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虽然鞠躬尽瘁,平定南方四郡,七擒七放孟获,五出祁山,终于过于谨慎,也过于劳累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是后代中国知识分子推崇的楷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五出祁山,虽然有些故事是后人杜撰,但为蜀国尽职尽忠还是被后人敬仰。
诸葛亮去世后,军事职务由大将姜维接任,但宦官黄皓在刘禅身边掌握大权,姜维同志能力虽然比诸葛亮差的太远,也算尽职尽责。263年魏国宰相司马昭派遣大将钟会大举南征,与姜维对战剑门关,曹魏的另一员大将邓艾却从阴平郡出发,深入万山,开辟一条鸟道,直奔蜀汉边境重镇江油,占据江油即进入成都平原,刘禅听说敌军已距离成都不远,迫不及待的投降,根本没想到抵抗,也没想到姜维大军仍完整的屯在前方,蜀汉灭亡,建立时间只有四十三年。
如果蜀汉的灭亡在于刘禅的无能和平庸,东吴的灭亡则在于孙皓的太有能和残忍。
吴国(公元222年-280年),建国五十九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吴国在三国中拥有地利,依靠长江天险与魏国抗衡。
吴大帝孙权(182-252),222年称帝,实际在位五十二年,称帝三十年。 据有江东六郡,200年孙策死,孙权袭职,208年,于赤壁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南京)。孙权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不过和康熙一样在位日久由英明转入昏庸,只不过康熙晚年虽然疏于政务,但在选择雍正做太子上并不糊涂,孙权250年立年仅10岁幼子孙亮为太子,估计也是一个自认可以长生不老的同志。。
孙权幼子孙亮252年即位时刚刚10岁,在位6年,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吴景帝孙休(234-264) 孙权第六子
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估计是没有儿子,所以传位侄子孙浩。
孙皓(242-283)孙权的孙子,父孙和,264年即位,在位17年,标准的亡国之君。孙皓即位后,大修宫舍,残暴好杀,穷奢极欲,终于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曹魏帝国的情况虽较蜀国稍好,也只多维持了一年,征服蜀汉之后的第二年,宰相司马昭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立即下令给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曹奂把皇位禅让给他,曹魏帝国灭亡,建国四十六年。
曹魏帝国开国皇帝虽然是曹丕,但基本上是继承了曹操的基业,曹丕同志是个杰出的文学家,但缺乏父亲的政治军事才能,只能维持曹操留下的局面,其实曹魏从开国皇帝曹丕就进入了瓶颈期,数次进攻东吴未果,竟说出被后人无数次耻笑的话“天老爷开辟长江,就是为了分割南北”,不过这句话后来国民党好像也用过。
曹丕去世后,儿子曹睿即位,进入第三代生死劫,也真正进入瓶颈时期,曹睿同志好靡奢,喜女色,魏国政治开始衰落,死后无子,由侄子曹芳即位,在位时被司马懿篡权,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254年,曹芳被废,司马昭立十四岁的曹髦(曹丕孙,曹霖的儿子)为帝。260年,被司马昭杀死。时年19岁。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谚语。
曹魏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曹奂(246-302,)即使是天才也已经无能为力,何况他也不是天才,在位6年,265年被司马炎所废,曹魏灭亡。
建国五十年三国时期,典型的反映了“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失业”的王朝规律,很多人喜欢读三国,其实更应当读读三国后期的历史,看看父辈们打下的江山是如何被子孙一点点挥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