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次过年,妈妈都会做一道菜——全家福.
其实所谓全家福,就是把丸子、排骨、肉鸡、海参、蘑菇、鸡蛋等等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这些平时都难得一吃的食物放在一个锅里卤炖入味,然后热气腾腾地连着砂锅一起端到桌上,全家人也围坐在一起,举着筷子从一口锅里夹着吃,你言我语地说着同样的话题,透着一份家的热乎。
后来长大了,和好多人都曾说起小时候过节吃的“全家福”,却发现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原来都有着“全家福”的味道。
一个上海女友和我说,她家的“全家福”都是蒸的,下面放着火腿、五花肉、土鸡、土鸭、冬菇、笋子一起,上面则盖着虾仁、青菜,每次吃过这菜,香味还能在屋里和唇齿间弥漫数日。前两年春节前去香港玩的时候,看到大小餐厅都在猛力向顾客推销外卖一种“盆菜”带回家过节吃。这种盆菜,就是在一个大菜盆里面一层层放着白切鸡、烧鹅、卤鸭、干贝,高级的一些的则还有鲍鱼、海参、鱼肚甚至鱼翅膀,品种繁多。想来,这大概就是香港人过节的“全家福”。
而有一年在一个美国人家里吃到的火鸡则让我惊讶地感慨:原来美国人过节也要吃“全家福”的——他们把米、胡萝卜、蘑菇、芹菜甚至还有一些梅子一股脑也都塞进火鸡肚子里,然后放入烤箱烤熟的。吃的时候,每个人盘子里都是丰盛的一堆:五谷杂粮,肉菜果蔬,样样都有,一派繁荣。这种火鸡的烤法很像一个浙江的大学同学告诉我的她家乡的“全家福”:用八种馅料填满鸭肚一起烧,真真是吃得让人满嘴流油的香美。
可见,各地、各家甚至是各国都有自己的“全家福”,并大同小异:只要是“全家福”,就一定是把所有的珍美材料都聚合在一起烹饪,看着就是欣欣向荣的繁华。
而且,无论哪一种“全家福”,也一定都是我们记忆里最美好的味道。
所以,当我现在也开始操办一家人的节日家宴时,我也一准会用上很多气力、不厌其烦地为家人做上一道“全家福”当作节日的压轴菜。只是比起妈妈的年代,我的“全家福”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更加变化多端、更加洋派,也更加精致和健康:少了浓油赤酱,亦多用白肉少用红肉,且红烧的做法也会变成烘烤或是蒸煮,但是都竭尽全力地尽量把菜做得复杂,再复杂一点。
比如前年,我是用十几个小时炼制了一锅浓高汤,然后把鲜虾、豆腐、蘑菇、鸭舌等十几材料一起用这高汤再煨上数小时后才端桌,俨然媲美佛跳墙;而去年的全家福,我是把几种五谷杂粮与红枣、桂圆、栗子、枸杞、果脯等等一起塞入挖空的南瓜里用冰糖蒸熟,吃食则还浇上糖桂花,每个人见了都是一副艳遇的惊喜神情,而今年,我则会做上一道既可当主菜又可当主食的“全家福”鸡肉卷:把干贝、蘑菇、糯米、腊肠等山珍海味“八宝”一起卷入鸡腿肉里,不仅把美味和营养卷起来,更把家庭的味道也一起卷入:温暖人心。
现在,北京天寒地冻的,南方又是大雪冰封。听到很多人在轻叹今年回家如此之难,又看到连日里电视新闻里那些困在火车站甚至是高速公路上的人真让人着急,所以把本来最后一天才想上的全家福赶紧地先端上吧,讨个口彩,也盼望每个人都可以快地赶回家。
全家福鸡肉卷
>
主料:去骨鸡腿肉
>
配料:红枣,冬笋,香菇,肉丸,腊肠,咸蛋黄,糯米,干贝,葱花
调料:黄酒,蚝油,蜂蜜
步骤:
>
1,鸡腿肉去骨后,放入加了少许盐的黄酒或者白兰地酒腌一夜入味。
>
2,干贝用黄酒泡软后撕成细丝;糯米浸泡1小时,香菇、冬笋、腊肠、红枣切丁;咸蛋和丸子一切为二。
>
3,锅里倒适量油,下葱花炒香。
>
4,倒入腊肠、香菇、冬笋和干贝翻炒。
>
5,糯米沥干水分也倒入锅中翻炒。
>
>
6,将所有材料倒入电饭锅中,然后混入红枣,并加适量水,将八宝糯米饭蒸熟。
>
7,将鸡腿肉放在锡纸上,盛入蒸好的八宝糯米饭,并把咸蛋和丸子也放在上面。
>
8,将鸡腿肉包裹好糯米饭卷成卷。
>
9,用锡纸固定。放入预热180度的烤箱烤20分钟。如果没有烤箱,请看最后的"胖星儿特别提醒".
>
10,取出鸡肉卷,除掉锡纸。在鸡肉卷上刷上一层蚝油,放回烤箱继续烤5分钟。
>
11,再取出鸡肉卷刷一层蜂蜜,并放会烤箱烤5分钟即可。
>
12,烤好后取出,待鸡肉自然晾凉方即可轻松切片食用。如喜热食,也可以重新加热。
>
胖星儿特别提醒:如果没有烤箱,这道菜可以用蒸的办法来做,不过,因为不能刷酱,确实味道逊色一点.但是若不怕麻烦,可以用些蚝油\料酒\水和糖煮一些很粘稠的汁,把蒸好的鸡卷放入汁中入下味,味道也很不错。
我的邮件:mystar@vip.sina.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