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情为何平淡·城与人

(2006-01-16 20:56:37)
分类: 随笔评论
四合院保护者怒斥孟端胡同45号野蛮拆建(附图)
正在拆建的四合院将变成一片废墟
 
1、短暂回归四合院时代。周六,女友家所在的楼因水泵故障停水,地下室二层可以打水。她高兴的拿了水桶和我一起上楼下楼打水,忙得不亦乐乎。电梯里碰到同样去打水的,大家互相打着招呼,交流着水泵维修的最新消息,尽管很多人互相不认识、平时也不说话。水房像是学生宿舍或是大杂院的那种,湿漉漉的随意。大家互相指点着水房所在的位置,年轻人帮着老人打水并送到电梯口,女友拿了脸盆到开电梯的小姑娘的宿舍去洗头,她们正在宿舍包馄饨准备晚饭其乐融融......我仿佛回到了杂居的四合院时代,人与人的距离忽然亲近了许多。是楼房的格局禁锢了人心,人们并非想要冷漠。
 
2、“道路宽了,人气就散了。”在读记者王军的《大马路之痒》,他对城市道路越建越宽而交通越来越拥挤的状况进行了剖析,并感叹马路的拓宽,使得“城市里没有那么多故事发生,一见钟情的机会很少。飞驰的车辆刮起旋风,‘风干’了生活的趣味。”当北大校园内的各个路段都画上斑马线之后,这个城市最后的清净之地也被侵占了。在钢筋水泥和私家车中奔跑的人们是不会慢下来手牵手走路的,互联网的出现更为远程交互创造了条件,当最需要面对面的做爱也能通过戴上感应器来远程遥控的时候,人们只需要在斗室中囚居便能走完一生。就像追求大马路一样,人情冷漠是我们追求工业时代的必然代价。尽管已经有人开始反思这病态生活,却像梁思成的远见卓识无法实施一样,大众与高层都还需要学习和改变意识。王军的文章推荐给有时间(没时间常常只是接口而已)的读者阅读,我是在751路公交车上读完的。
 

http://www.douban.com/lpic/s1054057.jpg

3、与都市建筑的精神存在相关,我很早之前曾写过一篇《别让古都文化成为记忆》,所希望的也是引起人们对“城与人”的依存状态的关注。学者赵园的《北京:城与人》颇为值得一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