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余震奥运圣火成都汶川北川青川杂谈 |
分类: 512汶川大地震 |
灾区,找不到一块平地来迎接圣火
“灾区需要什么不不言而喻的,它们甚至不需要那些好心的志愿者的孤军深入,他们需要粮食,需要水,需要药品,需要栖身之处。除此之外,包括好心人的好心,他们暂时只能心领了。”这是我在5月16日写的一段话,当时我看到了许多人在呼吁,让奥运圣火到汶川去。又过去了一周,关于奥运圣火是否增加“汶川站”,竟还在剧烈讨论中,名嘴张斌说,陆路不行,就用直升飞机运送,凤凰卫视“时事辩论会”更是争论得面红耳赤。
但是我想对他们说的是——灾区,实在是找不到一块平地来迎接圣火。
成都现在流行一个段子,“灾区人民在余震中等待吃喝,成都人民在吃喝中等待余震。”这句话是纯粹的苦中作乐,我钦佩成都人的幽默,近在咫尺的地震面前,尽管有惊恐,还是保持了一个基本的常态,就像这个段子中说的一样,成都人民虽然饱受着余震的折磨,但他们毕竟有吃有喝,即便是在帐篷里面,成都人也照样可以在“搓麻将”和“斗地主”中等待着余震。
灾区人民无法这样乐观起来,一个男孩回到青川的家门前,那是一片瓦砾,他的弟弟还压在下面,已经过去了10天。男孩从瓦砾中捡到一盒游戏币,他珍宝似的藏了起来,这是他和弟弟之间唯一的纽带了,他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安慰。然后他转身又回到了救助站,等待着救助的水和食物,而这,才是他目前必须要面对的生存问题。
一名受灾妇女面对电视摄像机,对救援的解放军与好心人们千恩万谢之后,又小心翼翼说出自己的担心:“过几个月,开奥运会了,还会这样关心我们吗?”说到这里,她直言不讳地说,“我怕没有吃的了?”不要用觉悟低去揣测灾区人民,生存,还有重建,是灾区现在压倒一切的大事。“有吃有喝”的成都人明白这一点,他们自嘲自己“等待着余震”,所以更加惭愧,我想这是许多成都人,冒着余震不断往灾区运送着食物、水和帐篷的原因吧。
在通往平武的南坝镇,我们看见,官兵们在废墟中寻找着生还者,更多的却是一具一具的死难者遗体被抬出来。这足以让我们这些外来的好心人震撼与悲伤了,咽不下一口矿泉水。可是,不足十米之外,幸存的灾民在生火做饭,从土里挖出土豆,从废墟中刨出腊肉,为自己和子弟兵做一顿热饭,然后狼吞虎咽。
我猜测,倡议奥运圣火在汶川或北川设立一个传递点的人,都没有去过灾区,他们不知道从都江堰去映秀的道路,时速限制在5—20公里,而且不时有飞石落下;他们甚至不知道,围绕在北川县城的两座大山被炸掉了,倒掉的山峰将北川县城永远地埋在了下面,那里,有一块空地来传递圣火吗?
奥组委将奥运圣火的四川传递改到了进入北京之前,充分反映了奥运会对灾区的关怀,进入北京之前的传递,已是莫大的荣誉和安抚。
妙红:四川大地震感悟见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