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向命运》第8章|“苏格拉底法”与“创造性无望”(接纳承诺疗法,ACT)

(2018-04-18 07:41:05)
标签:

接纳承诺疗法

act

海斯

苏格拉底

楞严经

分类: 走向命运

待到地狱时,身往哪里逃?


逃是人类本能,但总有无路可逃、要转身面对的时刻。


我在做咨询时,爱使用古老的“苏格拉底法”,即通过提问技巧,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所言内容之矛盾荒谬,从而让其走投无路、希望破灭,进而“助产”出新的生命可能性。


尽管我不提倡轻易灭掉个体“希望”,但有些时候对于有些人,只有灭掉其希望,才能令其停止效度极低的挣扎,接受眼前一切,进而开始新的征程。


“苏格拉底式”的咨询方式并不奇特,很多流派都有使用,只是名称等有所不同。


比如海斯的“接纳承诺”疗派,ACT,将其称为“创造性无望”,即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提问技术的方式,让来访者陷入“无望”。


创造“无望”境地,说来简单行来难。特别是在面对一些极端患者时,十分考察咨询师内功。


我就算极端患者吧,所以谁都没能灭掉我的“希望”,只有高不可测的“楞严医生”让我陷入无望,完成了我的华丽转身,让治疗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面对活着。


 

以前不理解佛教为何总说:“建佛塔、抄佛经,功德无量;拆佛塔、烧佛经,罪孽深重。”


经历这次与“楞严医生”的历史性相遇,终于明白了:


佛经记载的理论相当深厚,不是普通书籍可以比拟的,至少《楞严经》已臻于认知巅峰,如果失传、烧毁,其损失无法估量。


所以,建佛塔、抄佛经的作用之一,就是保存经书,以便后世阅读,挽救生命。


雌狐的一条小命儿,就是被几千年来建佛塔、抄佛经的人挽救的,所以十分感谢他们!


 

认知可以直接改变行为,但无法直接改变情绪。


“楞严认知”虽能勒住我的行为,保我不自杀,但并不能让我情绪正常,好好活着,至少当年不能。


表面看,《楞严经》让我不再跳楼,是件好事。但实际上,由于《楞严经》彻底灭掉“自杀希望”,反让我的抑郁情绪雪上加霜——


我的身体仿佛一间屋子,里面住着诱导我自杀的魔,“楞严封印”贴在大门框上。


魔特别想冲出屋子,危害世间,但“楞严封印”太厉害,牢牢囚禁住魔,让它在屋内灼烧。


魔不堪忍受,疯狂撞击屋子,企图冲破封印。但每撞击一次,就被楞严封印灼烧一次,疼痛无比。


 

上面这个比喻,就是我每天过的日子。


我最大的痛苦不是想死,而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求生不得——魔总闹腾,抑郁情绪一波接着一波,没有任何快乐可言;


求死不能——楞严封印太霸道,赐给我最强宇宙认知,束缚住自杀行为。


 

“魔”(抑郁情绪)与“楞严封印”(抵抗自杀的认知),每天在我体内折腾。


我像一滩烂泥,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被两股势力消耗殆尽。


我最大的渴望,就是天上下刀子雨,一刀一刀,把我活活砍死——这样我就可以死了,而且不是自杀而死。


我一点儿也不渴望生,不渴望投胎转世,不渴望进入天国,不渴望成仙快乐。


我只想一劳永逸地死了,永远寂灭,再不复生!


 

我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糟糕,时而疯狂,时而哭泣,任何微小刺激都能引爆我不正常反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