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新刊封底“彩蛋”揭底:白鱀豚“淇淇”

标签:
白鱀豚淇淇国家地理彩蛋模型 |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
上周四收到中国国家地理刘畅导演寄给我的最新一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看封面很亮眼, 然后习惯性地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3年第9期封面
刘导这时发微信告诉我:“封底有惊喜”!
是吗?我怎么没看到?赶紧看封底——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3年第9期封底
哇!在封底广告页的左下角,果然有一个“彩蛋”——竟然是再熟悉不过的那个漂亮的身影!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3年第9期封底有“彩蛋”
相信很多读者第一时间叫不出这种动物的名字,更不知道这幅照片的主人公还有一个令人扼腕的传奇故事。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3年第9期封底的“彩蛋”
直接揭底吧。这个“彩蛋”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中国宝”白鱀豚。这幅照片的主人公是世界第一头、也是当时世界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豚“淇淇”。“世界第一”!“世界唯一”!这样的动物恐怕绝无仅有吧?而这幅“淇淇”的照片则是我26年前有幸拍摄的。
世界第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豚“淇淇”
于江 摄于1997年9月
1997年9月,我和同事一行四人为策划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专程赴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采访,第一次亲眼见到“淇淇”的时候,真被惊呆了:“淇淇”太美了!那流畅舒展的体形,那光鲜柔润的皮肤,那高贵儒雅的神态,那聪颖友善的乖巧,简直是大自然二千多万年鬼斧神工的一件杰作!
然而,“淇淇”又是那么那么可怜!它就在一个直径12米、深3.5米的人造圆形饲养池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转来转去,忍受着寂寞孤独的煎熬!当时,长江中白鱀豚种群数量已不足100头!孤独的“淇淇”是白鱀豚极度濒危状况的一个缩影。看着“淇淇”孤独的身影,我的内心涌满怜爱之情,也就从那一刻开始,“淇淇”和白鱀豚始终让我割舍不下,总想为“淇淇”和拯救白鱀豚做点什么,这幅有幸抓拍到的“淇淇”快速游动的照片也成为自己的珍藏,一直挂在办公室墙上,如今退休了,又一直挂在家里写字台边,让我每天都能见到它。1999年我曾为“淇淇”精心制作了一部开放类邮集《淇淇,我为你祈祷——写给远方最孤独的朋友》参加全国邮展,用集邮语言讲述“淇淇”和白鱀豚的故事,特意将这幅照片展示在邮集首页,并在照片下面写下这样一段题记:
这是我于1997年9月8日为淇淇拍摄的照片,
虽然不够专业,却令我倍加珍爱,
因为,就在那一瞬间,一股强烈的“淇淇情结”在我心中涌起,
且从此挥之不去,
淇淇,一个最孤独的可爱生灵!
如果你有幸认识了淇淇,也会像我一样,
为淇淇而倾倒,为淇淇而牵挂,为淇淇而祈祷!

《淇淇,我为你祈祷——写给远方最孤独的朋友》邮集首页
2002年7月14日“淇淇”悄然离世。4年后,“水中国宝”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淇淇”不幸成为世界最后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豚!
在“淇淇”离世后的悲痛中,我决心不揣浅陋为白鱀豚“树碑立传”,并为此倾注心血,历时10年出版了42万字的《悲情国宝:白鱀豚生死全记录》一书。
如今,长江大保护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与白鱀豚同饮一江水的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逆转回升,“江豚的微笑”已成为长江大保护的一张亮丽名片!
长江江豚的微笑
摄影:高宝燕
但欣喜之中又不无遗憾的是,消逝已久的“水中国宝”白鱀豚却被人们所遗忘!
今年8月,中国国家地理刘畅导演联系到我说他们公司正在策划拍摄一部有关白鱀豚的纪录片,真是善莫大焉!我把刘导需要的相关资料包括“淇淇”的这幅照片都认真整理好提供给刘导,希望为中国国家地理制作的这部白鱀豚纪录片早日问世尽绵薄之力!现在看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新刊封底的这个白鱀豚“彩蛋”,别提多高兴了!
或许“淇淇”在天有灵,周四刚享受《中国国家地理》新刊封底白鱀豚“彩蛋”带来的惊喜,周六又好事成双,久未见面的同事重阳约我茶叙,1997年我们曾一块到武汉采访看望“淇淇”,没想到他这次约我聊天是为了送给我一件特别的礼物——一尊栩栩如生的白鱀豚模型,又带给我一个意外惊喜!
重阳馈赠笔者的白鱀豚模型
重阳说,他早就有这个心愿,为此还特意拜托懂行的朋友小刘留意,最近终于网购到这件制作严谨精致的白鱀豚模型。知我者,知音也!

重阳馈赠笔者的白鱀豚模型
从《中国国家地理》新刊封底的白鱀豚“彩蛋”,到刘畅导演和她的同事们为拍摄白鱀豚纪录片的全力投入,再到重阳送我白鱀豚模型这份情谊,一定是“淇淇”的在天之灵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这代人、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我们曾经特有的“水中国宝”白鱀豚和它们的人间天使“淇淇”。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保护长江江豚和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