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6、人工训练“淇淇”记事

(2018-01-23 18:38:44)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116 

  

 “淇 淇”传 奇

六、孤独并快乐着:“淇淇”生活写真集

 

人工训练“淇淇”记事

 

 大凡智商较高的动物,在从野生环境下自由自在的生活,变为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养尊处优的生活之后,都要度过淡化野性,养成与人类一致的生活习惯这一关。对一个原本自由的生命来说,这实际上有点残酷。但没有办法,这就是人工饲养。

 物种不同,各种动物各有各的特点。但要度过养成生活习惯这一关,途径却都一样,那就是接受人的训练。

“淇淇”也不例外。

《自然科学年鉴1981》在“白鱀豚的首次人工饲养”中曾记载:“今天的‘淇淇’已从暂养池迁往专门为它建造的新居,那里池宽水深,它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尽情戏游,生活愉快。在那里,‘淇淇’将要接受各种训练和试验,为水生动物学术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还期待着‘淇淇’也能象逆戟鲸‘夏玛’一样,为我们作精彩的表演”。“夏玛”是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饲养的一头逆戟鲸,它能在水中表演精彩的“杂技”节目,是闻名世界的动物明星。

 

116、人工训练“淇淇”记事

美国圣地亚哥海洋公园的逆戟鲸表演

资料来源:网络

 

 1982年4月到1983年4月,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对“淇淇”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人工训练。训练共分三个阶段。从1982年4月6日开始,是第一阶段即基本动作的分解训练。

 原来饲养员是把饲料鱼一块儿投进池里,任由“淇淇”象在长江里时那样自由捕食。按照科研人员精心制定的训练计划,对“淇淇”的训练是从“吃”的定时、定量开始的。训练的方法并不复杂,就是饲养人员每天5-6次定时向“淇淇”正前方一米远的水里投鱼,一次只投一条。“淇淇”刚来时胆子小,听到投鱼入水的声音立刻就躲到一边去。饲养人员为了“淇淇”的安全和方便它捉住鱼,就把活鱼打昏,将鱼尾剪掉,然后坚持定时投给“淇淇。这样的“训练科目”重复两三天后,就在“淇淇”身上见到成效。“淇淇”显然已经理解了人的苦心,知道了这样突然而至的水声不仅没有任何危险,而且是把美味送到自己的嘴边。以后,“淇淇”只要听到饲养人员投鱼的水响声,即使与自己还有一定距离,它也会迅速游过去,毫不客气地吞下美餐。

 第一个训练科目完成的很顺利。接下来就是第二个科目——训练“淇淇”从人的手上抓鱼吃。这种喂食方式能够加深训练员和“淇淇”之间的感情交流,并且加快进食速度,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实现的方法是逐步引导。开始,用手持鱼击水,引诱“淇淇”接近,然后逐步将鱼提出水面,促使“淇淇”将吻伸出水面,并且张开嘴,训练员就将鱼投进它的嘴里。    

 

116、人工训练“淇淇”记事

            时任饲养员王克雄“淇淇”进行手抓鱼训练

       引自陈佩薰《风雨长江五十载——陈佩薰与白鱀豚研究海洋出版社 2007年

 

 训练的难度提高了,训练的过程也就更有趣。

 著名专家刘仁俊研究员是这项训练的主持人,他在《长江女神白鱀豚》一书中详细记述了对“淇淇”的训练过程:

 我穿下水衣站到饲养池里,然后向我站在水里的位子的前方投鱼。当“淇淇”习惯了这种投鱼的方法以后,我就由远到近地投鱼,一直到投的鱼离我很近为止。这样,“淇淇”理解了尽管是在我身边抓鱼吃,但我是友好的,丝毫不会对它造成威胁。然后我就开始用手拿着鱼的尾巴,用鱼在水里打水,弄出水响声。“淇淇”会游过来,向你摇头晃脑地侦察一番,当确认是鱼,不可能会有危险时,它就调整好身体的游动方向,慢慢地向我靠拢。最后,很快从我手中把鱼抓走。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以后它会越来越胆大,最后会毫无顾忌地从我手上抓鱼吃。有一次,我手里拿着一条鱼,在水中等着“淇淇”来抓鱼,突然,“淇淇”张开大嘴,不但咬住了鱼,而且把我抓鱼的手指头也咬住了,我顿时感到“淇淇”尖锐的牙齿咬得我钻心的痛,但我又不敢把手抽出来,因为如果把手一下抽出来,“淇淇”的牙齿非把我的手指头咬出一条大口子不可。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淇淇”一下子张开了大嘴,放开了我的手指头。我赶紧抽回手,只见手指上被咬了很深的一条伤口,直流血。但不管怎么样,我知道,“淇淇”不是故意的,而且,它还及时地放开了我的手。我突然感到“淇淇”真可爱。

     白鱀豚的嘴里排列着130多颗看上去很锋利的牙齿。中科院水生所第一代白鱀豚专家陈佩薰在20多年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曾这样说过:“‘淇淇’当时受了很重的伤。由于渔民看见它满口牙齿,误以为会咬人,便用钩子钩住颈部,留下了两个洞。”这是有关“淇淇”被捕获经过的又一种说法。但在所有公开的资料中,关于白鱀豚咬人的报道,刘仁俊研究员记述的这段亲身体验是唯一一次,而且还完全是无意的。读到这里我们也才恍然大悟,在邓小平同志夫人卓琳同志前来看望“淇淇”时,刘仁俊研究员为什么迟迟不肯同意让邓小平同志的小孙子手拿鱼喂“淇淇”的原因。

 其实,白鱀豚是再温顺不过的动物。

 刘仁俊研究员在书中继续写到:

 以后,我还在用右手喂鱼的同时,用左手去抚摸它光滑的身体。要知道,鲸类动物喜欢你去抚摸它,因为它们皮肤表面的角质层经常要脱落,你的抚摸,能帮助它把皮肤上脱落的角质层抹去,像我们人洗澡时搓掉身上的污垢以后感到非常舒服一样。

  

116、人工训练“淇淇”记事

刘仁俊研究员为“淇淇”测量身体

       引自刘仁俊《长江女神白鱀豚》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年

 

 科研人员把这种训练方法称之为“偶然行为强化法”,他们用这种方法训练“淇淇”,效果非常明显。过了大约一周以后,“淇淇”便逐步适应了从饲养员手里取食。再训练20天时间,“淇淇”只要一听到饲养员用鱼击水声,马上就会主动游过来,将它的整个长吻伸出水面,张嘴待食了。

 白鱀豚研究小组此前没有人知道怎样训练水生哺乳动物。1981年,中科院水生所安排小组成员林克杰、刘沛霖两人首次出国,到香港海洋公园学习了20天海豚饲养和训练。两人学习回来后,就从吹哨开始训练“淇淇”。而当时,国内还没有这种训练海兽专用的高频哨,训练“淇淇”用的高频哨还是香港海洋公园赠送的。 

 (待续)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