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7、“淇淇”接受高级训练趣闻

(2018-01-29 09:47:09)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117 

  

 “淇 淇”传 奇

六、孤独并快乐着:“淇淇”生活写真集

                   

                    “淇淇”接受高级训练趣闻

 

 鲸类是十分聪明的高等哺乳动物,具有非常发达的大脑和相应复杂的行为。世界上许多研究表明,某些鲸类可以通过相当复杂的训练,配合科学家完成声纳系统的研究,为人类从事某些特殊工作和表演活动。

 白鱀豚呢?白鱀豚可不可以接受复杂训练?

“偶然行为强化法”对“淇淇”的训练效果虽然非常明显,但这种方法仅仅对动物已经存在的自然行为有效,而无法利用这种方法训练动物去创造一种新的反应行为。中科院水生所的科研人员接下来采取“渐次逼近法”开始对“淇淇”进行复杂训练。所谓“渐次逼近法”,就是当训练“淇淇”一个全新的复杂动作时,将这个复杂动作分解成几个小节,每一个小节简单明了,各个小节互相联系衔接,把各个小节串联起来后,即渐次逼近以至最后完成整个复杂动作的训练。科研人员把这个复杂的训练过程又叫做“完型”。

 但对“淇淇”的复杂训练比一般海豚要更为困难,这是因为白鱀豚的视力已经退化,很难像视力好的海豚那样使用手势进行训练,而只能使用触摸、声刺激等手段作为加强物进行训练。

 在前面介绍的手喂鱼训练目标实现后,该对“淇淇”进行第二个分解动作——Bridge信号训练了。Bridge信号是一种纯音信号,这个训练的目的是使Bridge信号成为“淇淇”与训练员之间联系的桥梁,借这个桥梁把人的意图传给“淇淇”。

 科研人员的训练方法是这样的:在每次手喂鱼前先发出一个Bridge信号,反复多次后,“淇淇”就建立了条件反射,只要一听到这个信号,无论它正在何处,都会迅速游到训练员面前,伸出长吻等待喂鱼。假若“淇淇”作出了一个所需要的动作,训练员马上发出Bridge信号,当“淇淇”听到信号迅速回到训练员面前后,训练员立即喂给“淇淇”一条鱼以资鼓励。通过14天、每天26次的强化训练,“淇淇”已完全达到了训练要求。在“淇淇”的意识中,Bridge信号意味着对自己的奖励。

 

117、“淇淇”接受高级训练趣闻

科研人员用声训练“淇淇”

 

                                (图右穿白大褂头戴耳机的是陈佩薰

引自陈佩薰《风雨长江五十载——陈佩薰与白鱀豚研究海洋出版社 2007年

 

 “淇淇”的下一个项目是定位训练。

 训练员在给“淇淇”喂食前,在自己面对的水中插入一个色彩鲜艳的定位标。这个新玩意让“淇淇”很紧张,开始不敢接近。当“淇淇”慢慢熟悉了,并敢在定位标附近停留时,训练员马上发出信号,同时喂鱼给“淇淇”以奖励。接下来就用鱼引诱“淇淇”逐步接近定位标,一直到它敢用长吻顶住定位标,并逐步延长接触的时间。这个训练共用了7天时间,每天25次,“淇淇”做到了只要一听到信号,就马上游到训练员面前,把长吻轻轻压在定位标上,身体平直地对准训练员。这是“淇淇”已经进入训练状态,准备接受训练员发出下一个动作的命令信号定位动作。

 

117、“淇淇”接受高级训练趣闻

训练“淇淇”的定位杆的悬挂

资料引自:肖友芙   王克雄 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听阈值的进一步研究

《海洋学报》1993年第1期

 

 定位训练之后是碰标训练。这次需要“淇淇”碰的叫响应标。响应标有时是浮在水面上的空心塑料球,有时是放置在水中的物体,主要根据实验需要而定。碰标训练的目的,是在后面的实验中要求“淇淇”根据自己判断的结果用碰不同标的方式告诉训练员。碰标训练方法基本与定位训练差不多,开始只要“淇淇”的吻指向响应标,训练员便发出Bridge信号并喂鱼给“淇淇”,然后同样再用鱼引诱它去碰标。这个训练强度更大,每天达到28次,连续进行了8天。   

 开始一段时间“淇淇”回避响应标,不好好配合,训练进展不大。一次,“淇淇”的长吻偶然碰了一下响应标,训练员抓紧时间立刻发出Bridge信号,同时投给“淇淇”两条鱼,以此增大加强的作用。这时,聪明的“淇淇”好象一下子就明白了训练员的要求,马上接二连三地碰起标来。从这开始,“淇淇”很快能主动用自己的长吻去顶响应标,有时甚至将响应标拱出水面。

 有意思的是,“淇淇”在训练时也会偷懒。有一次练碰标,它只用吻端挨了一下响应标,动作没有达到要求就转回到训练台前等待奖励。这时,训练员就挑了一条很小的鱼喂它以示不满。这时的“淇淇”好象也有点心虚,第二次碰标就认真起来。

 “淇淇”在训练中还会发脾气呢!在刘仁俊研究员《长江女神白鱀豚》一书中就有一段生动的叙述:

 白鱀豚(淇淇,下同)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不耐烦的时候,它会拨打或咬训练工具。有时候训练员在水里停止训练时,白鱀豚会用尾巴向训练员打水,打得训练员浑身是水。有时候白鱀豚连续2-3次完成了规定的动作,但没有得到奖励,它就不高兴了。这时,白鱀豚离开训练员,以很快的速度绕池子游上2圈,然后突然停下来,不断出水呼吸。这时,我们知道白鱀豚生气了,赶快喂它1条鱼,表示我们的歉意。

 以上这几个小插曲说明,对“淇淇”来说,奖励是训练的基本手段,而惩罚是奖励的必要补充。适当运用奖励和惩罚,可以使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一项分解动作训练是探测。科研人员利用“淇淇”对击水声非常敏感的习性,在需要它探测的目标处发出一个击水声,作为一个命令信号。“淇淇”接到这个命令信号后就会转身游近这个位置,对准击水声响处进行探测,并发射声脉冲。这个训练只用了4天,但每天训练达到43次。聪明的“淇淇”很好地掌握了从命令信号——转身——发射声脉冲这一连串的探测动作。

         

117、“淇淇”接受高级训练趣闻

    训练“淇淇”的实验池装置图

引自陈佩薰等《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科学出版社1997

 

 1982年12月的一天,“淇淇”上午的训练一切正常,到了中午训练动作却突然完全失误,以前已经学会并且上午完成很好的定位、碰标、探测等动作一个也做不出来,甚至对从未出错、反射已经牢固建立的信号也毫无反应。用训练员的话说,“淇淇”就象突然丧失了记忆力一样,训练根本无法进行。

“淇淇”到底是怎么了?

 后来才查找到了原因,原来是由于有几个工人在饲养池边打夯,引起的强烈振动通过地面传入水中,“淇淇”受到十分强烈的刺激,导致它无法集中注意力。第2天施工停止了,“淇淇”也恢复了正常训练。科研人员从中总结到,“淇淇”在接受训练时,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环境安静,它的精神状态好,训练效果就比较好;反之,如果环境受到干扰或影响,哪怕是刮风下雨、参观人群的脚步声等造成的躁声都会影响它的精神状态,从而影响训练效果,严重时甚至不能正常训练。

 科研人员还发现,“淇淇”对训练员似乎没有选择,当更换训练员时,不会引起它的情绪变化,这可能与它的视力较差有关系。训练员对此戏称,“淇淇”最关心的是鱼,而不是喂鱼的人。

 

117、“淇淇”接受高级训练趣闻

专职训练员王克雄用手喂鱼训练“淇淇”

引自陈佩薰《风雨长江五十载——陈佩薰与白鱀豚研究海洋出版社 2007年

 

 第一阶段训练到7月15日告一段落,“淇淇”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基本动作分解训练。相隔近半年后,从1982年12月5日到28日,科研人员又对“淇淇”进行第二阶段训练,即对第一阶段完成的基本动作进行了重温、巩固和提高。中科院水生所王丁、声学所景荣才两位专家1990年发表的研究报告“白鱀豚的声训练”对“淇淇”的第一阶段训练作了非常有趣的总结:

 从训练情况可以看出,不管动作的难易程度,各个动作的训练所花费的天数和总次数基本上是逐渐减少的。这表明了训练适应过程和Bridge信号作为奖励手段所起到的作用。一般认为,由于手喂鱼、Bridge信号两个动作直接跟食物——鱼相联系,利用了豚的摄食本能,应该是比较简单和容易训练的,而定位和碰标等无法与豚的任何自然行为直接对应,训练应该相对较难。可事实上恰好相反。定位和碰标的总天数都只有手喂鱼的2/5,Bridge信号的4/7,总次数只有手喂鱼的1/6左右,Bridge信号的1/2。

 这个有趣的现象该如何解释呢?该报告分析了两个原因:

 ①淇淇从未驯化状态转入训练状态有一个适应过程。作为从未接受过正式训练的淇淇开始很难与训练员相配合接受训练。②开始训练时,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加强手段,对淇淇的正确反应无法进行及时的直接的加强,只有用喂鱼的办法来给予奖励。虽然鱼对豚的吸引力很大,但往往由于奖励不及时而使其作用减弱。当Bridge信号训练成功后,就能对淇淇的正确反应作出及时的直接的加强,而不管豚位于何处。因此,训练必须循序渐进,而且Bridge信号的训练成功是整个训练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这几位担任“教官”的专家在这篇研究报告中给了受训的唯一“士兵”—— “淇淇”一个“有较强的记忆能力”的“评语”:

 通过训练说明,白鱀豚的记忆能力是比较强的。①淇淇对于新的动作一经掌握,就不会忘记。第一天刚学会的动作,第二天仍能熟练完成,除了外界环境的干扰外,从没有出现过第二天忘记第一天动作的事情。②第一阶段结束训练至第二阶段训练开始,其间相隔4个半月,没有进行任何复习性的训练(包括手喂鱼在内)。而在12月5日第二阶段开始的第一天,一发出Bridge信号,“淇淇”吻即出水待食,反应迅速、敏捷。而个别动作也只要一天复习即可恢复到原有水平。

淇淇基本动作的训练成功,证明白鱀豚是可训的。为进一步开展白鱀豚声行为及声纳系统检测、分辨、识别性能的研究以及评价白鱀豚的学习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奠定了基础。

 专职饲养员王克雄认为,“淇淇”很聪明,有四五岁小孩的智商。 

(待续)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