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翁伯
海翁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07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4、“淇淇”的一日生活(下)

(2017-12-19 10:40:16)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114 

  

 “淇 淇”传 奇

六、孤独并快乐着:“淇淇”生活写真集


“淇淇”的一日生活(下)

 

    与陆生动物不同,豚类动物终身生活在水中,由于对饲养条件和管理措施要求极高,难以饲养,死亡率高。中科院水生所的专家们为了掌握“淇淇”的行为规律,从1985年4月到1986年3月长达1年的时间中,每半个月对“淇淇”进行一次昼夜观察,每次观察安排6个人分3班,每班2人,其中1人要用定时钟详细记录“淇淇”的各种行为形式,行为改变的时间和各种行为的持续时间;另外1人每小时记录“淇淇”15分钟呼吸次数和15分钟呼吸间隔时间,有时还要同时录像和记录“淇淇”的发声,可谓精细入微。1987年,刘仁俊、王丁、龚伟明、王小强、陈道权、王克雄等6位专家发表了长篇观察研究报告“人工饲养条件下白鱀豚的行为节律”。该报告归纳了“淇淇”的10种宏观行为,包括:顺时针方向游、逆时针方向游、侧游、仰游、转游、直立、性行为、摄食、玩和休息。

 

114、“淇淇”的一日生活(下)
114、“淇淇”的一日生活(下)


最早发表于学术刊物上的淇淇侧游(上)、仰游(中)、摄食(下)照片

资料引自:林克杰 刘沛霖人工饲养下白暨豚行为的观察

《水生生物学报》 1985年1期

 

 通过对这10种宏观行为的全年观察,发现“淇淇”的行为存在明显的节律性,并大致分为2种类型:

 1、自然节律 即本身就存在的行为节律。例如,全年在4-9月份为性活动期。在这一时期,实现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自然繁殖最有可能。又如睡眠节律一般在夜间发生为多,这与生活在长江中的白鱀豚,白天各种人类活动,诸如繁忙的船舶往来等使白鱀豚无法休息,夜深人静便于休息是一致的……另外,在正常饲养条件下,尽管逆时针方向游好象比顺时针方向游要多,但从全年统计来看,两种游泳方式所占时间几乎相等,而且逆时针方向游白天为多,顺时针方向游夜间为多。很可能这种活动交替有利于白鱀豚运动器官组织的很好调节。另外白鱀豚食前节律在长江中亦同样存在,只是“淇淇”的食前节律在饲养条件下更加强化了。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些自然节律,就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2、非自然节律 即有些行为节律是随着条件变化而改变的,或者是人为造成的。例如1984年到1985年初,我们经常把豚养于椭圆形池中,在观察中可以看到转游存在着明显的昼夜节律,但改养于圆形池中时,这种节律随之消失,到椭圆形池中时,这种节律又重复出现。

 

114、“淇淇”的一日生活(下)

淇淇顺时针游的昼夜时间分布


114、“淇淇”的一日生活(下)

淇淇转游行为的昼夜节律

 资料引自:刘仁俊  王丁  龚伟 王小强人工饲养条件下白鱀豚的行为节律

《水生生物学报》 1987年4期

 

 中科院水生所的科研人员下大的力气观察探讨了淇淇和白鱀豚行为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并在饲养实践中自觉运用,这应该是“淇淇”被成功饲养二十多年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使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水中国宝”的生命之谜。

1986年,刘仁俊研究员在《白鱀豚的行为节律及其在人工饲养和生态管理中的意义》一文中就提出:根据白鱀豚的性活动期和休息活动节律,可以为建立长江白鱀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让刘仁俊等第一代白鱀豚研究专家当时想不到的是,时间却没有给他们留下实践这一科研成果的机会!

(待续)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