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2、孤独并快乐着:“淇淇”生活写真集

(2017-11-30 10:15:08)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112

   

 “淇 淇”传 奇

             六、孤独并快乐着:“淇淇”生活写真集

 

 在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史上,全世界恐怕也没有几个大型物种象中国的白鱀豚这样与人同饮一江水却难得与人亲近,也没有几个动物个体象“淇淇”这样长时间的孤苦伶仃。

在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奉行“独生子女”政策的中国,“淇淇”不幸成了“水中国宝”白鱀豚的“独生子”。

人们对独子自然更加宠爱。20多年来,“淇淇”生活中所有的吃喝拉撒、喜怒哀乐都为人们所关心,所挂念。

 

                              “淇淇”的幸福童年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罕见的“淇淇”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人们新奇目光。各路新闻记者更以他们职业的敏感,向广大读者传递大量有关“淇淇”生活情况的报道。这些报道也许不那么符合生物科学,但却真实地记录了“淇淇”的幸福童年。随着时光的流逝,再重新读一读当时的这些报道,“淇淇”那顽皮可爱的影象便历历在目。

新华社1980年4月7日播发记者屠正峰发自武汉的报道:“白鱀豚在武汉‘新居’长胖了”:

 最近记者来到水生生物研究所,正巧碰上这头被取名为“淇淇”的雄性白鱀豚定期“上岸”就医。科研人员给它测体温,量体重,听心肺,洗伤口,上消炎生肌的药物,全身涂上一层药液,然后轻轻放回水里。在岸上呆了三刻钟的“淇淇”,一入饲养池,就欢畅地游来游去。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它的体温、心肺都正常,体重比两周前增加了一公斤。

 现在“淇淇”见人走近不再害怕躲避,而是更加活泼地来回不停地游动,不时仰头跃出水面呼吸空气。当饲养人员给它投放饲料时,它那长有牙齿的长而窄的嘴敏捷地捕捉小鱼,无声地吞入肚里,逗人喜爱。

  

112、孤独并快乐着:“淇淇”生活写真集

《人民日报》1980年4月17日刊登的报道

 

《人民画报》1980年第7期刊登杨秀云撰文并摄影的“白鱀豚”专题报道,捕捉到“淇淇”与饲养员姑娘之间的亲密关系:

 现在,它在饲养池里非常活跃,时而摇头摆尾,时而侧身翻滚。时而把头露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每当专门负责饲养它的年轻姑娘走来时,它便高兴地摇头摆尾游到她跟前。姑娘把一条条鲜鱼投到水中,它能迅速准确地一口口把鱼吞掉。

  

112、孤独并快乐着:“淇淇”生活写真集

          《人民画报》1980年第7期首次发表的“淇淇”彩色照片

       摄影:杨秀云

 

“淇淇”是它所在的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骄傲和荣耀,因此也成了当地主要报刊争相关注的一个“新闻人物”。《湖北日报》1980年2月24日在“淇淇”被人工饲养一个半月后第一次报道了它的近况:

 现在的“淇淇”游动自若,时而左右翻滚,偶尔还发出美妙的叫声。它胃口很好,每天吃鱼三斤左右,当一条条鲜鱼投进饲养池里时,虽然它视力弱,但凭借着特别发达的声纳系统,利用鲜鱼投进水中发出的声响收取回音来定位,迅速、准确地捕而吞食之。科技人员站在池边讲话时,它欢喜而亲近地在人旁左右游动,十分惹人喜爱。

 几天之后,不甘示弱的《长江日报》就刊登“白鱀豚‘淇淇’在武汉”的通讯,绘声绘色地报道说:

 “淇淇”的游速很快,水中隐现的青灰色脊背常常一掠而过。它不仅有流线型的体型,上下摆动的尾鳍推进效率很高,而且有一种具有特殊构造的弹性表皮,这种奇妙的表皮能消除它在游泳时身体周围的紊流,减少百分之九十的阻力。它的游速之快,连全速推进的鱼雷也相形见绌。特别有趣的是,“淇淇”昼夜不休息,总是不停地游动,出没自如,每隔几十秒钟就浮出水面,用头顶上的气孔呼吸空气。

 1980年11月11日,《湖北日报》又以“‘淇淇’长得活泼可爱,科研工作取得可喜进展”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淇淇”从万里长江中来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人工饲养池以后,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和广大群众的十分关注。十个月来,“淇淇”已闯过了严重病痛的难关,经受了严寒酷暑的考验,在科研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伤口现已痊愈,食欲非常旺盛,体重增加了三十多斤,长得更加活泼可爱了。

“淇淇”食鱼活泼,胃口很好。每当它听到饲养人员的脚步声,便迅速游来,摇头摆尾,戏游讨食,而且不知饱足。它吃食狼吞虎咽,尽管它把鱼连头带尾一起吞下,排泄的大便却是颗粒极细的泥状便,看不到一点骨头的痕迹。

 

112、孤独并快乐着:“淇淇”生活写真集
112、孤独并快乐着:“淇淇”生活写真集

《湖北日报》1980年11月11日相关报道及照片

 

“淇淇”是全国人民喜爱的动物明星。全国各地媒体也都十分关注“淇淇”的生活情况。《北京晚报》1984年10月5日刊登湖北航讯:“白鱀豚‘淇淇’的故事”:

 在第一个水池内,没见到“淇淇”,只有一个白色游泳圈。我们又来到第二个水池。“白鱀豚”在哪呢?”我正在思忖,忽听“哗”的一声水响,同时看见白鱀豚已游到我们脚下,并在我们面前腾出水面翻了一个跟头,又迅疾地游走了。十几秒钟后,它又游到我们面前,一会儿仰泳,一会儿侧泳,一会儿又潜泳,好象知道我是从北京专程来看望它似的,不时地在我面前做出各种动作,让我把它饱览一番。

     专程从首都北京来的记者第一次见到“淇淇”,确实要把它饱览一番:

 白鱀豚背呈蓝灰色,腹部洁白,有着美丽的流线型体态,长长的吻象剑一样伸向前方。每隔二三十秒或一两分钟,它就要伸出头来,用头顶上的独鼻孔进行呼吸。1980年1月捕获它时,头上留下的两个伤口,现在早已平复了。它已从四年多前的一百二十多斤,长到了一百九十一斤,身体也长了五十厘米,成了一点九六米的大个子。现在,它每日三餐,定食定量,每天可食十六到十八斤鲜鱼。 

(待续)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