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长江女神”命名三部曲:白旗、白鳍、白鱀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国宝全纪录电子版 |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56
上
八、“长江女神”命名三部曲:白旗、白鳍、白鱀
现代生物学为人们认识识别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提供了一种精确的工具,这就是动物的拉丁命名。18世纪中期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提出的这种动物命名的双名制,即每种动物包括属名和种名两个部分,均需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书写,后面附以命名人的姓氏,有时附以发表的年份。一个物种的拉丁文学名固然非常重要,但这个学名一般只在科学研究领域使用,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还是这个物种原来的民族名称。由于白鱀豚被美国科学家所命名,由于它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被人们遗忘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虽然它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中文名字,但在20世纪却出现了一场围绕白鱀豚中文名称争论不休的“三部曲”。
美国人以讹传讹“白旗豚”
1916年,美国青年霍伊把在城陵矶捕猎到的“像海豚的动物”骨骼标本带回美国时,也同时带回了它在中国洞庭湖当地的名字。霍伊在1916年9月29日写给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哺乳动物学家米勒的复信中第一次明确地传递了这个重要信息:
当地人给它起的名字为peh ch′l,他们告诉我意思是白旗。他们给它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背鳍被比喻成白色旗帜,当动物出来水面呼吸时,它的背鳍是如此的突出。
1918年,米勒在他发表著名的“来自中国的一个淡水豚新种”研究报告中,正式引用和确认了霍伊介绍的白鱀豚在原产地的中文名字:
当地人称它为“Peh Ch′L(白旗)”,在英语中就是“White
米勒1918年发表在史密思研究系列文集的研究论文正文
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提供
米勒按照国际动物命名规则,在用拉丁文为白鱀豚命名时,显然受到来自中国的这个原名的影响,因为拉丁文Lipotes
白鱀豚英文名“White flag dolphin”亦是白旗海豚之意。
白旗豚这个名字从此便以讹传讹。1923年,霍伊撰文的标题就是“洞庭湖中的白旗豚”。
白旗豚也从此成了国外通用的名字。
关于中国哺乳动物的命名,有必要引用著名动物学家、原中国动物园协会会长谭邦杰在《哺乳动物分类名录》一书“前言”中的一段话,以此了解这样一个事实:
哺乳动物的命名与中国人的关系如此疏远!在成千上万个哺乳动物学名(包括种、亚种和科属名称)中,由中国人定的只不过千分之几而已……现有的哺乳动物学名,早的定于18世纪中后期,绝大多数是定于19世纪上中期。其时我国在腐败的清政府统治下,还沉醉于八股文化中,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动物命名法规。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动物学才迟迟其来。但到40-50年代以后,我国动物学者发现,全世界绝大部分哺乳动物(包括中国的特有种)都已被人家定了名,剩下的尚未被发现的新种新亚种已微乎其微了。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