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921年:美国考察队在洞庭湖低价买到第一个白鱀豚完整标本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悲情国宝全纪录电子版 |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29
上
1921年:美国考察队在洞庭湖低价买到第一个白鱀豚完整标本
美国青年霍伊在中国岳阳城陵矶采集到神秘的白鱀豚头颈骨标本,米勒为白鱀豚正式命名,世界发现了一种新的淡水豚,这在国际动物学界引起轰动!中国神秘的白鱀豚吸引了世界著名自然博物馆和科学家的目光。其中,美国另一家著名的博物馆——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更是不甘落后,决心采集完整的白鱀豚标本。
1921年10月,由动物学家安德鲁斯博士(Roy C.Andrews)率领的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古生物考察团”(Central Asiatic Expeditio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e History)到达中国,大本营设在北平(今北京)。考察团的目标原本是期望在古老的蒙古高原发现人类起源的痕迹,但安德鲁斯一边在说服当时的中国政府让考察队驾车穿越蒙古戈壁,并着手组建穿越茫茫戈壁的考察队,一边却特别派遣正在湖北武汉采集长江中下游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支队长波普(C.H.Pope)专程前往湖南的洞庭湖,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确保获得一个完整的白鱀豚标本。
波普到达岳阳后,就在霍伊的父亲海维礼担任校长的湖滨教会学校落了脚,得到海维礼和学校其他教师的帮助。波普先是迫不及待地亲自租船到湖上搜寻,但出师不利,辽阔的湖面根本见不到白鱀豚的影子。这时,坐镇北平的安德鲁斯博士又发来“即使必须用一张一千英尺的大网也要抓住白旗豚”的电报指令。焦躁不安的波普心生一计,他委派雇佣的周翻译到岳阳张贴收购白鱀豚的广告,并开出10美元的悬赏价码,希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一个月过去了,仍无人前来“领赏”,还是连白鱀豚的影子也见不到。
就在波普几乎绝望的时候,幸运却突然降临。波普在1940年出版的《中国的动物新领域》(China's Animal Frontier)“白旗海豚”一章中,详细记述了后来发生的戏剧性一幕:
在12月21日下午,那时,整整一个月的等待已使我神经极度紧张,我听到了欢快的声音:“波先生,白旗来啦,白旗来啦!”当我同周翻译随着欢快的渔民顺着通向湖面的斜坡,穿过泥沼来到他们的船边时,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船上躺着这条7英尺(2.13米——笔者注)的江豚,上部呈蓝灰色,而下部呈无瑕疵的大理石白色。它的头部突然地变得狭窄而成为一个显著的吻部,该吻部超过1英尺,有着许多锋利的小牙……虽然,我第一眼看到这美丽的流线型动物时使我产生了一阵自责的心思,但这种情绪很快被兴奋所淹没。因为我相信,它将是送达一个科研机构的第一个完整的白旗豚属动物。
兴奋的波普此时并没有忘乎所以,他还要讨价还价:
周翻译立即询问渔民们想以什么价格出售。一个面目和善的男人说:“25美元”,我真是松了一口气,因为我怕他们要出个天价。我让周翻译告诉他们,尽管我原先答应是给10美元,现在我愿意给20美元,多出来的钱是给送来第一个标本的奖赏。最后我们把钱数定到21美元。
幸运的波普用21美元就从朴实的中国渔民手里买下了这个朝思暮想的“宝贝”,而5年前,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购买霍伊送上门的白鱀豚头骨标本的价格是75美元。仅从价格上说,波普就为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占了大便宜。此时,恰逢西方人的圣诞节即将到来。波普立刻给北平发电报,将自己取得的成功作为送给正卧病在床的安得鲁斯博士的“圣诞节礼物”,因为这个电报“比什么都能使他高兴”。
波普在书中详细地记述了获得这头白鱀豚之后如何处理的经过,这是白鱀豚现代传奇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细节:
这只蓝灰色的雌性江豚被翻滚到一块木版上,运到湖边我们湖滨传教士学院本部外国人住宅地窖内的实验室中。画家王先生放下他的画笔来见我们,于是我告诉他赶快回去准备好在露天给江豚画彩色速写,尽管当时阴云密布和下着穿透力很强的细雨,没有可怜的人造光源可供利用,下午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了。
首先,凑合着用一张桌子来放置这只沉重的动物,然后把画家的画桌和椅子安排好,摆上笔记本、铅笔和测量工具。最后,用绳子把好奇的旁观者与这个活动区域隔开来,确保有充足的光线和肘部活动余地。然后我们五个人开始对该动物的外形和颜色进行全面的记录。洗去血斑,握住工具,把江豚身体翻来翻去,使各种必需的视图呈现出来,帮助完成艰苦的工作。我们停下来吃过晚餐后,在地窖的实验室里开始了“屠宰”工作。对内脏及其他有趣的柔软部分进行保存似乎可行,骨骼在清除肌肉后用绳子吊起来晾干。午夜才干完活,我十分疲倦,但心里仍然非常高兴。
根据波普的这段记述,就在霍伊的父亲海维礼创办的岳阳湖滨教会学校,中国画家王先生(Wanghaoting)于1921年12月21日画了世界第一幅白鱀豚彩色素描。波普在后面又提到,他回到纽约将这幅白鱀豚彩色素描与有关这个白鱀豚标本的精密测量、颜色和摄影资料都交给了博物馆的标本科。但波普在1940年出版的书中仅配发了这头白鱀豚的黑白照片,并没有配发这幅珍贵的白鱀豚彩色速描。波普在书中特别提到,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标本科的技工和艺术家制作出了与原物一样大小的白鱀豚模型,“被悬挂在美国自然博物馆海洋生物大厅的天花板上”,而且“现在正在展出”。2011年,笔者委托定居美国的胞妹专程到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查找这些珍贵资料,得到博物馆的热情接待。幸运的是,她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查到了一张1940年代海洋生物大厅的照片,前景就是当年由博物馆标本科的技工和艺术家制作的与原物一样大小的白鱀豚模型!
遗憾的是,她没有查找到出自中国画家之手的世界第一幅白鱀豚彩色素描。那么,世界第一幅白鱀豚彩色素描是否还保存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目前还是白鱀豚现代传奇中的一个谜。但愿有朝一日能够揭开这个谜底,让我们一睹这幅珍贵的白鱀豚彩色速描的芳容。
波普在书中还提到,他在低价获得第一个白鱀豚标本之后,马上又计划继续收购第二个白鱀豚标本,但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让他的如意计划最后落空:
当时希望至少再能得到一个标本的机会,于是我想去鼓励这些渔民。然而,鼓励归鼓励,此后再无人带给我们,我们雇佣的渔民和船也未再发现这种动物。对渔民不再提供帮助的解释是他们对江豚保持着敬畏的心情,相信厄运会降落在折磨它们的人们身上。原来带给我们标本的人也许不再愿意受到命运的“报应”,也许他们的行会已经对他们发出了威胁。
但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应该知足了,他们如愿以偿获得世界第一个完整的白鱀豚骨骼及皮肤标本。在这家著名博物馆的标本档案里,增加了一个新物种的收藏记录:
博物馆(标本)号:57333
名称:Lipotes vexillifer
性别:♀(雌)
产地:中国;洞庭湖
收藏者:C.Pope
皮肤 头骨,骨骼
1922年4月,安德鲁斯带领的有史以来在亚洲进行古生物考察最庞大的中亚考察队从张家口出发,沿着昔日“草原丝绸之路”,浩浩荡荡地向蒙古高原进发。1923年7月,考察队首次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出土的恐龙蛋,在蛋穴的顶端还有一具小恐龙骨架,证实了恐龙是卵生的爬行动物。这一举世震惊的发现让安德鲁斯的名声大噪。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中亚古生物考察”历时十年,前后进行了5轮探险考察,收集到丰富的化石及文物。
1932年,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式公布了由安德鲁斯主编的中亚考察报告——《中亚的新征服》》(The New Conquest of Central Asia),在这本详细记载了三次中亚考察经历的巨著中,专门记载了在中国南方的洞庭湖获得的神秘的白鱀豚。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