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1918年:美国学者为白鱀豚命名

(2014-12-15 20:26:28)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悲情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28

 

 

 “长江女神”传奇

 

 1918年:美国学者为白鱀豚命名

 

 

两年后,霍伊返回美国,居住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根据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保存的档案记载,他在1916年的88日给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写了第一封信,并附上了一张白鱀豚照片。信中直截了当地提出:

 

在中国,我射中了一只像海豚的动物,我一直无法归类。如果你能帮助我将它归类,我将非常感激。

 

此时,年轻的霍伊显然还没有估量到自己从中国带回来的这个“像海豚”的动物头骨标本的真正价值,他甚至有点诚惶诚恐地在试探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对此能否感兴趣,因此在信中特别表示:“我还将附上贴足邮票的信封,以便你的答复。”

 

 

28、1918年:美国学者为白鱀豚命名

     

        霍伊191688日致史密斯学会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第一封信原件

      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提供

 

 

霍伊不知道的是,著名的史密森学会所属的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拥有一套健全、高效的管理机制。810日,自己的这封普通信件已经送到了博物馆馆长助理Rathbun的手上,并引起高度重视。Rathbun马上将霍伊的信件连同照片转给生物学馆馆长Stejneger博士,责成他提出答复意见。Stejneger博士当日便给下属的哺乳动物馆馆长、著名哺乳动物学家米勒Gerrit S. Miller,Jr写了一张信笺,非常敏感地询问他“这是不是sotalia sinensis(一种白海豚属海豚)?如果是,我们是不是应该试图获取这张照片的副本?”812日,米勒给Stejneger博士回复了一封字迹潦草的信,对霍伊来信咨询的未知动物提出了非常肯定地、关键性的意见:

 

似乎毫无疑问这可能是sotalia sinensis。由于这是一种罕见的动物,显然还没有被发现,我认为我们应该请求允许复制照片并出版。也许他还有另外有兴趣的发现和进一步说明。


28、1918年:美国学者为白鱀豚命名

 

             米勒1916812日给Stejneger博士的回复函

        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提供

 

821日,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以副馆长Rathbun先生的名义给霍伊复信。让霍伊喜出望外的是,这封回信不仅热情、而且热切:

 

我谨告之,您所提交的照片是Sotalia sinensi,一种罕见的淡水豚,博物馆想作照片副本以期可能出版。

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处置的该动物,尤其是头骨,国家博物馆怎样才能获取一个?我们将非常感激你提供的任何有关这个海豚的资料。

 

霍伊是在一周之后给Rathbun先生回的信,明确表示:“我私人的收藏中,有头骨和颈部脊椎。如果您想看到它们,我会很乐意将它们寄运给你,需要你支付费用。”

这次, Rathbun先生很快回信给霍伊:

 

我谨此表示收到了你828日的来信,并且感激你愿意提供有关的标本给国家博物馆,以便对该海豚的头骨进行研究。标本可以在您方便时快寄,对方付款,检验工作完成后它会尽快交还给你。

你提供的有关这个标本的资料非常有趣,我再次要求你的准许,我们复制你的第一封信的照片,以期可能出版。

 

1916921日,霍伊复函Rathbun先生,无疑给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送来了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我用快件寄去了Sotalia sinensi海豚的头骨与颈椎。由于在运输中的破损,有几个小部分头骨失踪了,以及由于中国仆人的粗心大意,使之丢失了内耳骨。

我很抱歉我上次忘了提及海豚的照片。我会很高兴让你拥有它的出版权。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Rathbun先生曾在98日给霍伊的回信中明确表示,在检验工作完成后会尽快退还标本。但收到霍伊用快件寄来的这个来自中国的“海豚”头骨及颈椎标本后,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哺乳动物馆馆长、著名哺乳动物学家格瑞特米勒的态度便发生了改变,他于926日亲自给霍伊写了一封信。虽然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档案中未能保存这封信,但从霍伊929日写给米勒的回信中可以看出,米勒在见到标本实物后已有新的发现,来自中国的这个动物头骨不属于先前判断的sotalia(白海豚属),而是与印度和南美洲的淡水豚同属。显然,对世界著名的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来说,这可是个从天而降的稀世标本!因此,米勒在给霍伊的信中也肯定提出博物馆要购买这个头骨。霍依在1923年发表“洞庭湖里的白旗豚”一文中也回忆了其后的经过:“当时哺乳动物部的主管Gerrit S. Miller先生对这些骨头非常感兴趣,并为博物馆买下了这些骨头。”

 

 

28、1918年:美国学者为白鱀豚命名
                      霍伊1916年9月29日回复米勒信原件

      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提供

 

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于1917626日向霍伊支付了75美元,收购了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未知动物头骨标本。用今天的标准看,75美元的价格似乎太便宜了,但查阅一下美国上世纪初的物价指数,购买一辆全新轿车的价格为420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用购买一辆新车六分之一的价钱获得了世界第一个白鱀豚头骨标本。

在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加入卡上,为世界第一个白鱀豚头骨标本留下这样的记录:

 

日期:19171010

加入卡号:61644

标本号:218293

来自中国洞庭湖的淡水豚的头骨与颈椎

 

 28、1918年:美国学者为白鱀豚命名

 

      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19171010日白鱀豚标本加入卡

     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提供

 

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哺乳动物馆长、著名哺乳动物学家米勒开始着手对这个从来未见过的动物标本进行精细的研究。他从完整的头骨标本上鉴别出,这是一种世界上还没有人报道过的新物种,是一种珍稀的淡水豚类生物。1918年,米勒在史密思研究系列文集发表了自己的研究论文“来自中国的一个淡水豚新种”(A new river-dolphin from China)。在这篇研究论文中首次将白鱀豚确定为动物新种,并按照国际生物命名规则,为来自大洋彼岸的这个淡水豚正式起了一个拉丁文学名:

 

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1918

 

米勒随该文还发表了霍伊提供的1张白鱀豚照片、1张白鱀豚绘图以及13张白鱀豚骨骼照片,这是在现代科学文献上第一次公开亮相的白鱀豚照片和绘图。

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17岁美国青年霍伊在城陵矶采集的这个标本,为人类“奠定和描述了一个新的种类”,成为白鱀豚的模式标本,洞庭湖也被记录为白鱀豚的模式产地。从此,中国的白鱀豚才在世界生物物种的舞台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8、1918年:美国学者为白鱀豚命名

                    1918年时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明信片

资料来源:网络

 

 “谁先发现白鱀豚?”这是1980429日的《湖北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的标题。该文说,“不久前在长江中游捕获的稀有珍贵动物白鱀豚,并不是美国人米勒一九一八年发现于洞庭湖的,而是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祖先就已对它有了了解 ……白鱀豚的产地、生活习性、生理机能都比较详细地载在《尔雅》、《古今图书集成》、《本草纲目》等古籍图书中。文章很短,却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发现白鱀豚的学术问题。不过,文中说米勒1918年在洞庭湖发现白鱀豚显然是错误的,米勒是白鱀豚的命名者而不是发现者,不能混淆。其次,文章对谁先发现白鱀豚的结论也容易让人误解,我们祖先在2000多年前对白鱀豚的记载和米勒1918年为白鱀豚命名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前者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结晶,而后者则是近代生物科学的成果,两者并非因果关系。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现代足球是英国发明的,我们说中国早在宋代就有了蹴鞠,虽然都是用脚踢球,但你能说现代足球是中国古代发明的吗?

米勒为白鱀豚命名是白鱀豚科学研究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此之前,世界其它4种淡水豚都早已被命名。其中:

 

28、1918年:美国学者为白鱀豚命名
                    恒河豚(Platanista  gangetica1810年命名;

 

 

28、1918年:美国学者为白鱀豚命名
                      亚河豚(Inia  geoffrensis) 1817年命名;

 

 28、1918年:美国学者为白鱀豚命名


                   拉河豚(Pontopria  blainvillei) 1844年命名;

 

 28、1918年:美国学者为白鱀豚命名


                      印河豚(Platanista  minor) 1853年命名。

 

 

   白鱀豚比最早命名的恒河豚晚了近100年!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