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914年:美国青年在城陵矶获得世界第一个白鱀豚头骨标本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悲情国宝全纪录电子版 |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27
上
1914年:美国青年在城陵矶获得世界第一个白鱀豚头骨标本
1914年2月18日,一位名叫查理.M.霍伊(C.M.Hoy)的美国青年出现在城陵矶,他虽然只有17岁,却是一位冒险家,非常喜欢打猎。而这一天的打猎经历,却在无意间开创了人类对中国神秘的白鱀豚现代科学研究的历史,也改变了霍伊自己的人生。
1923年,霍依在《中国科学与艺术》(The China Journal of Science Arts)杂志上发表“洞庭湖里的白旗豚”一文,详细地回忆起9年前他捕猎这头白鱀豚的经过,还同时发表了他手持猎枪蹲在这头白鱀豚尸体后的珍贵照片。
1914年,手持猎枪的霍依在洞庭湖与他的神秘猎物白鱀豚的珍贵照片
引自美国《The China Journal of Science Arts》杂志 1923年
霍依的这段回忆原文,也是第一次在本书与中国读者见面:
那天我乘坐一条小船在洞庭湖里打野鸭。那个时期我非常热衷于打野鸭,而且从不会错过任何机会。那天同行的有:湖滨学院的教授E.A.Beck,一个猎友和几个中国船工。一天的打猎收获圆满。当我们返行到湖口(城陵矶——笔者注)时,在东北角方向,我们看到了一群白色的江豚。我拿出枪开了一枪,我不是一个很有怜悯心的人。在那之前,我曾在洞庭湖和长江中几次打伤过黑江豚。白色的江豚在水面上消失了,可我知道依江豚的习性,它们还会再出现的,一般讲它们会在消失过的水面不远的地方再出现。我就在那等待着。但这一次它们却没有再出现。几分钟之后,独有一只江豚在离船70码(约60多米——笔者注)远的水面上出现了。江豚一般只会把身体的一小部分露出水面,再加上70码的远距离,使目标变得非常小。但我还是开了一枪,然后把枪放回船板上,我并不认为我打中了目标。这时,一个中国船工大叫打中了。我抬头望过去,看到它的长嘴伸出了水面,这下我才相信船工说得是真的。于是赶紧叫他们把船向目标划过去。当我们的船接近它的时候,我们听到了它的叫声,那声响很象小公牛的叫声。在它将要沉入水下之前,我们靠近了它。由于它的身体表面光滑,又没有什么可以抓的地方,我们几乎无从下手捕获它。还好,一个船工找机会一下子抓住了它的嘴巴,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江豚的嘴都有很锋利的牙齿,咬合力是极强的。船工坚持着。我们赶紧用绳子套住了它的身体,然后在它的尾巴处绑紧。它太重了,根本无法把它弄到船里。于是,我命令船上的人员拖着它往一公里之外的岸边划。上岸后,我们把它抬到校园里。
经检验,我们发现我那一枪打中了它脖后的颈脊柱。它身重279磅(约126.5公斤——笔者注),难怪我们无法把它弄到船上。
捕获江豚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四周的老百姓都赶来索要豚脂和豚肉。当地人认为豚脂的药用价值很高,可以用来治疗咳嗽和感冒,内服外用都可以。当地人很迷信,认为这种鱼是一个投湖公主的化身,而从来不主动去捕杀它们。但如果意外获得,他们也会吃豚脂和豚肉。据说,把豚脂凉在通风的地方风干,几年都不会变质。当地人也很喜欢吃豚肉,说它和牛肉一样好吃。
我那时并没有保留豚皮。由于我对自然历史感兴趣,我保留了它的头骨和一些颈骨和颈椎骨。我之所以保存这些,是因为我从Lydekker所写的《皇家自然历史》一书中得知,科学家们用这些骨头对豚和鲸的种类分类。之后不久,我把这些骨头带回美国,拿到华盛顿国家博物馆去做鉴定。
一个美国青年怎么会来到中国的洞庭湖打猎?现代科学对中国一个古老物种的发现之机遇为什么会垂青这个17岁的美国青年冒险家?此前国内所有有关霍伊猎获世界第一头白鱀豚头骨标本的报道,除了他的名字,都没有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但我们今天回顾和研究白鱀豚科学史,就很有必要多了解一下霍伊这个重要人物。
美国中亚考察队的波普在1940年出版的《中国的动物新领域》一书中曾经提到,霍伊的父亲是洞庭湖畔传教士学院的校长。那么,这个坐落在洞庭湖畔的外国传教士学院具体在那个地方?霍伊的父亲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笔者在《岳阳市志》查到相关记载:清光绪27年(1901),美国复初会牧师、神学博士海维礼来岳阳传教办学。次年,在普济医院内设求新学堂,招学生10名。光绪33年(1907),迁求新学堂于湖滨黄沙湾,更名盘湖书院。是时开办大学部,首届招收学生6人。清宣统2年(1910),更名为湖滨大学。这个湖滨大学就是波普所说的传教士学院,而这个学院的创办者海维礼就是霍伊的父亲。
19世纪末,美国发出“为基督征服世界”的口号,兴起了“学生志愿海外传教运动”。从1901年1920年,是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发展最迅猛的时期。资料显示,1901年,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达1500人,1914年激增到5400人,而美国传教士已占其中多数。海维礼就是当年来到中国的大批美国基督教传教士中的一员。他所开办的这所教会学校是随着岳阳开埠,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产物,但从当时中国特定的封建社会环境来说,学兼多门的教育内容以及办学形式,客观上对岳阳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2004年出版的《岳阳史记名人》一书,收录了史前至公元1919年岳阳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90位有影响、有作为的著名人物,其中只有一个外国人,就是“越洋传教来岳州 兴办医院与大学”的海维礼。书中介绍海维礼“初到岳阳,穿中国服,戴中国帽,说一口慢条斯理的中国话,待人和蔼、有礼貌。”他在岳阳兴医办学的过程中,曾几度远涉重洋,回国筹集资金,并对贫苦学生免费入学,对贫苦居民免费治病,受到称誉。海维礼所办的这所湖滨大学,附设小学和中学,课程设有英文、国文、算术、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生都是来自岳阳、华容、临湘等地教会小学的头三名学生,其中一部分学生可免膳食、学杂费,享受教会所供的零用钱。至1923年,在校学生百余人,中外教员20余人,其毕业生大半工作于交通界,或留学英美两国。1921年4月底,时任湖南一师附属小学主事的毛泽东为实现环绕洞庭湖游历的愿望,与易礼容、陈书农等人自备旅费,乘火车到达岳阳“游学”,中间曾专门前往这所湖滨大学考察教育,留下一段佳话。
海维礼创立的这所教会学校位于岳阳市黄沙湾岳阳市委党校内,它东北濒临美丽的南湖,西临洞庭湖,与扁山相隔千米,与君山遥相对望。这里远离城嚣,空气新鲜,树木蔽日,环境幽雅,虽历经百年,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教师楼、宿舍楼和教学楼皆保存完整,所有的建筑格局均未遭到破坏,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2002年5月,岳阳教会学校被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来源:网络
但不为人知的是,1921年,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专门派人前来洞庭湖,也是在湖滨大学院内处理的所购世界第一个白鱀豚整体骨骼标本。可以说,岳阳教会学校与白鱀豚有着不解之缘。
当年,海维礼与妻子海光中把他们的儿子霍伊带到了洞庭湖畔。就是这段难忘的中国之旅,让这位17岁的美国青年开创了人类对中国神秘的白鱀豚现代科学研究的历史。海维礼夫妇为了理想和信念远涉重洋背井离乡来到异国他乡布道施教十几年,为岳阳留下了一份珍贵遗产。而霍伊只是打猎游玩间的一次收获,其科学价值和影响便超过了他的父母。这个美国家庭在洞庭湖畔留下的这个故事,为白鱀豚现代传奇增添了一道异国风采。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