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古代方志对白鱀豚的珍贵记载

(2014-10-10 20:56:10)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9

 

 

 “长江女神”传奇

 

 

古代方志对白鱀豚的珍贵记载

 

地方志是中国自隋唐以来形成的重要历史文献,是分门别类记述一个地区从自然到社会所有方面资料的“地方百科全书”。地方志中许多记载是根据不见于他书的第一手资料,切实可信,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在古代地方志中,有没有对白鱀豚的记载呢?

答案是:有。

清光绪8年(1882年)编修的湖北《黄冈县志》载:

 

长江诸湖鳞介萃焉,操罟而渔者踵相接也……或供食货若江猪,雌者为白奇。

 

清光绪10年(1884年)编修的湖北《黄州府志》“物产·鳞之属”中也记载有:“江豚”、“白奇”。清代黄州府辖黄冈县,府志的这个记载应该来自于县志。

黄冈地处鄂东长江中游北岸,长江流经200多公里。1980年代中国科学工作者开展的白鱀豚生态考察表明,这一江段是白鱀豚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与清代地方志的记载相吻合。

 

 9、古代方志对白鱀豚的珍贵记载

 

黄冈县古地图(明弘治《黄州府志》)

 

 不过,这两部地方志对白鱀豚的记载却极为有趣。一是记载的白鱀豚名称叫“白奇”,与“鱀”并不同音,反而与现在广泛使用的“白鳍豚”同音。二是《黄冈县志》将白鱀豚和江豚当成同一种鱼类,雄的叫“江猪”即江豚,雌的叫“白奇”即白鱀豚。这样的记载应该反映了当时当地民间对白鱀豚和江豚的普遍认知。安徽网友“知足常乐”回忆,据家乡村上扳罾的老人说,白鱀豚有两种,一种青色叫青鱀,另一种白色的就叫白鱀,还说青鱀是公的,白鱀是母的。安徽民间这种“青鱀是公的,白鱀是母的”的说法其实与《黄冈县志》的记载有异曲同工之妙。三是《黄冈县志》“或供食货若江猪”这句话,古代的食货是指财政经济,“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就是说,“江猪”在当地不是一般鱼类,而是可供食货的一种经济资源。但这个资源是作为食物,还是作为照明用的燃油,或是其他什么?县志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如果说地处长江中游的黄冈地方志记载白鱀豚是顺理成章的话,另外两部地方志的记载则让人颇感意外了。

清光绪11年(1885年)编修的《襄阳府志》载:

 

枣阳有弹琴鱼,谷有鱀,均有青鱼、鲫鱼,皆佳。

 

这段记载的是襄阳府所辖各县的水产资源,其中“谷有鱀”的“谷”指谷城县,意思是说谷城县有白鱀豚。就是这三个字让人颇感意外,因为谷城县的地理位置不是长江之滨,而是汉江之滨。汉江又称汉水,曾是长江最大的支流,现在仍是长江左岸最大的支流。谷城县位于汉江中游西南岸,汉水流经境内60多公里1974年,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组织全国首次白鱀豚分布调查,初步查明白鱀豚主要分布在长江自宜昌以下干流及附属洞庭湖、鄱阳湖,其中并不包括汉江。那么,《襄阳府志》记载谷城县的“鱀”如果肯定指的是白鱀豚,那就可以证明历史上汉江也曾有过白鱀豚分布。但如何才能证明“谷有鱀”确实就是白鱀豚呢?

 

9、古代方志对白鱀豚的珍贵记载       清光绪《襄阳府志》

 

幸运的是,另一部地方志为我们提供了证明。

清光绪年间编修的《湖北通志》在“舆地志·物产·鳞类”中记录了“鱀鱼”条目,并作了比较严谨的注释及考证:

 

9、古代方志对白鱀豚的珍贵记载 

这段记录虽然把《襄阳府志》记载的“鱀”称作“鱀鱼”并归在鱼类,但确定无疑指的就是白鱀豚。根据什么呢?一是下面引用了《尔雅》及郭璞《尔雅注》的经典注释加以说明。二是修正了《黄冈县志》“江猪,雌者为白奇”的错误概念,将白鱀豚和江豚分别记录。三是在郭璞注“江中多有之”之后,专门加了一句“然今颇罕见”,说明编修者对白鱀豚的现状是作了实地考察的,虽然只有5个字,但这是在郭璞记录白鱀豚“江中多有之”相隔1600多年后发布的官方记录,前后两次记录相对照,成为白鱀豚种群数量变迁的重要依据。

这四部湖北地方志有关白鱀豚的记载,为后人研究了解白鱀豚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第一,说明白鱀豚、江豚历史上曾经是地方的经济资源;第二,证明历史上汉江曾有白鱀豚分布;第三,说明起码在清代白鱀豚的种群数量已经很少。第四,让后人可以了解清代民间对白鱀豚的认知,丰富了中国2000年白鱀豚文化史。

记载白鱀豚的这四部湖北地方志都是在光绪年间编修而成,而白鱀豚历史上的分布远比现在广泛,长江中下游六省区以及浙江钱塘江、富春江一带都有分布,迄今却未见其他省区地方志记载白鱀豚,也未见其他时期的地方志记载白鱀豚,还需要深入查阅和考证。不过,记载江豚的地方志不管数量还是地域都要比白鱀豚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历史上白鱀豚的数量就比江豚少,因此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