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明代神魔小说中描写的水神“白鳍”

(2014-10-10 09:19:59)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8

 

 

 “长江女神”传奇

 

 

明代神魔小说中描写的水神“白鳍”

 

 

在明代,神秘的白鱀豚不仅被写进医药学典籍,并且还出现在小说中,而这部小说又与彪炳史册的郑和下西洋有关。

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大大促进了明代航海事业的发展,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也进一步扩大了明代海洋文学创作者的视野,不论在文学创作的体裁和题材上都有很大的拓展,进而有力地促进了明代海洋文学的繁荣与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继宋元海洋文学发展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在明代海洋文学中,罗懋登创作的《三宝太监西洋记》是最重要的一部神魔小说。这部20100回的小说生动描述了郑和(三宝老爷)在碧峰长老和张天使的协助下,一路斩妖捉怪,摄服39国的全过程,其中穿插了许多神魔故事和奇闻逸事。有趣的是,书中三宝老爷率领船队刚刚启程进入红江口,便遇到了十个水神兴风作浪,“江上狂风骤起,白浪翻天,前船不动,左右两哨不行,宝船后船颠颠倒倒,甚在危急之处。”这十个兴风作浪的水神中便有一个“姓白”的“白鳍”。

 8、明代神魔小说中描写的水神“白鳍”

明刊本新刻全像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资料来源:2009年泰和嘉成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古籍文献专场

 

书中第十九回“白鳝精闹红江口 白龙精吵白龙江”中有关的几段描写很是精彩:

 

却说天师拿了符章、宝剑,实时写了一道符,就叫徒弟皎修拿了这道飞符,丢在船头之下,看他何如。徒弟拿了一道飞符丢下水去,只见水里走出一个老者,身子矮松松,背上背斗篷,一张大阔口,江上呷西风。他接了这道飞符,一口就吃了。问他姓甚么,他说是姓沙,问他叫甚么名字,也不答而去。徒弟回复道:“丢将下去,只见姓沙的老者一手接着,一口呷了。”天师道:“再写一道符去。”实时写了,又叫过徒弟来,吩咐他拿了这道灵官符,丢在船头之下,看是何如。徒弟拿了一道灵官符,丢了下水,只见水里走出一个白面书生,两眼铜铃,光头秃脑,嘴是天庭。他接着这道灵官符,轻轻的袖到袖儿里去了。问他是姓甚么,他说道姓白,问他甚么名字,他不答而去。徒弟回复道:“丢将灵官符下水,只见一个白面书生袖将去了。”天师道:“连灵官符也不灵了。”

……

好个天师,实时披发仗剑,蹑罡步斗,捻诀念咒。一会儿烧了符,取出令牌来,敲了三响,喝声道:“一击天门开,二击地户裂,三击天神赴坛!”只见令牌响处,掉将一位天神下来。这一位天神也不是小可的,只见他:

 

  天戴银盔金抹额,脸似张飞一样黑。

浑身披挂紫霞笼,脚踏风车云外客。

 

天师问道:“来者何神?”其神道:“小神是敕封正一威灵显化镇守红江口黑风大王。”天师道:“你这里是甚么地方?”大王道:“此处正是红江口。”天师道:“我奉大明国朱皇帝钦差抚夷取宝,宝船行至此间,风浪大作,舟不能行,特请大王赴坛。请问红江口作风浪的,是些甚么妖精?”大王道:“也不是一个哩!”天师道:“一总有多少?”大王道:“一总有十个。”天师道:“是哪十个?”大王道:

 

  兵过红江口,铁船也难走。

  江猪吹白浪,海燕拂云鸟。

  虾精张大爪,鲨鱼量人斗。

  白鳍趁波涛,吞舟鱼展首。

  日里赤蛟争,夜有苍龙吼。

  苍龙吼,还有个猪婆龙在江边守;

江边守,还有个白鳝成精天下少。”

 

原来姓江的是个江猪,姓鄢的是个海燕,姓夏的是个虾精,姓沙的是个鲨鱼,姓白的是个白鳍【】,姓口天的是个吞舟鱼,姓朱的是个猪婆龙,身上花的是条赤蛟,项上有鳞的是条苍龙,长子是条白鳝。天师谢了天神,骂道:“孽畜岂敢无礼!”实时亲自步出船头,披了发,仗了剑,问道:“水族之中何人作吵?”只见江水里面,大精小怪,成群结党,浮的浮,沉的沉,游的游,浪的浪,听见天师问他,他说道:“管山吃山,管水吃水。你的宝船在此经过,岂可是脱个白罢?”天师道:“不消多话了,我这里祭赛你一坛就是了。”众水怪道:“你既是祭赛,万事皆休。”天师回转玉皇阁,对着三宝爷说了。老爷转过帅府宝船,吩咐杀猪杀羊,备办香烛纸马。祭物齐备了,方才请到天师。天师带了徒弟,领了小道士,念的念,宣的宣,吹的吹,打的打,设醮一坛。祭祀已毕,那些水神方才欢喜而去。

 

后代学者认为,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一部代表作,曾产生过较大影响,其中保留的许多民间文学和历史资料,具有很高价值。如果说该书对白鱀豚的描写刻画在中国2000年白鱀豚文化史中具有很高的史料和研究价值,恐怕一点也不为过。

首先,郑和下西洋的起锚点是江苏太仓浏河,这里当时号称“江尾海头”第一镇,离明都南京最近,又紧靠上海,与上海一河之隔。郑和的船队从浏河起锚,先要在长江中航行一段,这就是小说中的“红江口”。当代学者从1950年代开始的调查研究表明,太仓浏河是白鱀豚重要的栖息地,上海长江口直到1998年还发现搁浅的白鱀豚。小说中郑和船队刚起锚不久就在“红江口”遇到十个兴风作浪的水神的情节,并把“白鳍”写进十个水神之中,显然符合自然历史真实情况。

其次,小说中在“红江口”与“白鳍”一道兴风作浪的另外九个水神中,还有长江中下游其他2种珍稀野生动物——“江猪”即江豚、“猪婆龙”即扬子鳄,这同样与自然历史真实情况相符合。特别其中是以诗句概括的“白鳍趁波涛”和“江猪吹白浪”,极为形象地描绘了长江历史上独有的一道自然美景,是记录白鱀豚和江豚自然史及文化史的重要史料。

再次,白鱀豚在这部神魔小说中是在“红江口”“管水吃水”的水神之一,并以一介白面书生的形象出场。书中描写它“两眼铜铃,光头秃脑,嘴是天庭,而且姓“白”,这些描写与白鱀豚生物特征十分吻合。加上三宝老爷的船队为十个水神“杀猪杀羊,备办香烛纸马”,“天师带了徒弟,领了小道士,念的念,宣的宣,吹的吹,打的打,设醮一坛。祭祀已毕,那些水神方才欢喜而去”的故事情节,反映了明代民间将白鱀豚奉为水神的民俗信仰,这为今人研究2000年白鱀豚文化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明清两代学者对白鱀豚还有许多记载。

 

8、明代神魔小说中描写的水神“白鳍”
    清代另一位学者方旭1890年所著《虫荟》记载:“海豚,一名鱀……大腹尖喙。齿罗生,上下相衔。其鼻如象,生额上,能喷水。”“今江中时有之,大者长丈余,肉可食,味如水牛肉”。

清代胡世安在《异鱼图赞笺》中说:“白鯃,身大而长,白色,出入波浪中,见则有风。”从所记载的特征上看,白鯃也像是指白鱀豚。但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对中华白海豚的一个俗称也叫白鯃,白鱀豚与中华白海豚在外形上极为相似,习性上也有相同之处。

清代厉荃著《事物异名录》卷三十八引《南方异物志》:“(鱀),谓之氺猪,又名谗鱼,谓其多涎也。”

 

8、明代神魔小说中描写的水神“白鳍”
     西南师范大学从事汉语史研究李海霞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文人对动物的传统释名存在严重的弊病,往往以感觉代替严密论证,喜沿袭旧说和主观推测,不求精确而宽泛模糊。她对包括《本草纲目》等动物释名最集中的几本古籍做了统计,其释名的可信率大约是58%。但瑕不掩瑜,历代文人的这些零零散散的释名和记载,成为中国2000年白鱀豚文化史珍贵的组成部分。

 

【注】原书作“白鳝”,应为笔误,否则便有两个重复的“白鳝精”而无“白鳍”。文中介绍十位海神的诗与先后出场十位海神一一对应,“白鳍趁破涛”对应姓白的书生,而“白鳝成精”对应的是长子。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