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长江江豚滢滢国宝濒危物种白鱀豚馆 |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
一路走好!最不幸的长江江豚妈妈“滢滢”
眼前立刻浮现出可爱的“滢滢”——9月16日,她就这样悄然离开了局促的人工饲养池,离开了关爱她的人类朋友,到了天堂——那里有曾经一起在这个现代化的饲养池里生活过的江豚同伴“晶晶”和她的三个孩子,还有白鱀豚天使“淇淇”!
“滢滢”是1996年12月就住进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的长江江豚“元老”之一。而我早在翌年的7月就见到了她,但因为当时白鱀豚大明星“淇淇”还健在,其夺目光彩让馆里的3头黑不溜秋的江豚黯然失色;作为志愿者,我们那时也还只知道白鱀豚种群数量已不足百头,极为濒危,而长江江豚数量很多,似乎还不需要关注保护,水生所人工饲养3头江豚只是用于科研的需要,“滢滢”和她的伙伴当时还没有起名呢。所以第一次见到“滢滢”没有留下多少印象。2001年,我有幸第二次到武汉白鱀豚馆看望“淇淇”,同样也没有多看两眼“滢滢”。
默默无闻为科研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始终是“滢滢”和她的同伴们的宿命!
2009年10月,我开始了难忘的白鱀豚故乡寻访之旅。期间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采访了多日,好几次跟随专家老师、饲养员进到馆内看喂食和训练江豚,听他们津津乐道“滢滢”、“阿福”、“阿宝”和世界第一头人工繁殖的小江豚“淘淘”的故事。有一天中午,几位训练专家做完喂食训练工作下班了,我跟着陈道权老师走得最晚,就在我们经过主养池走向厅门时,“滢滢”突然从水中冒出头来,用一种恋恋不舍的眼神望着我们——是的,当时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这位江豚妈妈传达给我们的那种恋恋不舍的感情——没错,是恋恋不舍!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站在池边与“滢滢”相望,它肯定也感觉到了我的恋恋不舍,又一次停在水面凝望着我。我用相机拍下了“滢滢”出水与我相望的难忘一刻(下图)。
“滢滢”出水与我相望的这一刻,就像1997年我第一次见到“淇淇”时的那种感觉,心灵又受到一次洗礼、一次感召。这个情景,让我挥之不去、终身难忘。
“滢滢”在人工饲养池里度过了18年,虽然没有超过“淇淇”21年的记录,但也是长寿了!
看着5年前“滢滢”出水与我相望的珍贵照片,思绪万千,写下上面的话寄托哀思。
愿可爱的“滢滢”一路走好!天堂无忧!
原文转载: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9/19/021910969.shtml
我国首批人工饲养江豚20岁的"滢滢"走了 属自然死亡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2014-09-19 10:18:56
中国江苏网9月19日讯 记者昨从中科院水生所了解到,9月16日上午,水生所白鳍豚馆20岁的江豚“滢滢”离世。经解剖分析,“滢滢”属自然死亡。“滢滢”是一头雌性长江江豚,于1996年12月来到白鳍豚馆,在这里生活了18个年头,为鲸类科研及环保教育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白鳍豚馆还剩下6头长江江豚。
解剖未发现病变
20岁“滢滢”是自然死亡
研究认为,长江江豚最长寿命是30岁,不过因受到非法捕捞、长江航运、水污染及水利水电建设的威胁,野外长江江豚的生存风险极高,鲜有能寿终正寝的。
“滢滢”今年20岁左右,相当于一个70岁高龄的人。经过解剖,研究人员最终认定“滢滢”是自然死亡,“一是年龄较大;二是解剖未发现病变器官。”
实际上,“滢滢”在2003年时生过一场重病,差一点死掉,当时身体都已经僵硬了,但又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滢滢”是第一批来白鳍豚馆的江豚之一,时间是1996年12月份。当年,与它一起来到白鳍豚馆的还有雄性江豚“阿福”,目前大约也是20岁。研究人员介绍,“滢滢”和“阿福”是入驻白鳍豚馆的元老,也是第一批人工饲养成功的长江江豚。
白鳍豚馆是1992年建成的,建造的目标是为了饲养白鳍豚“淇淇”。“淇淇”于2002年7月14日清晨去世。白鳍豚馆一共饲养过9头江豚,目前还剩6头。
曾当过3次妈妈
可惜孩子都没能存活下来
据悉,“滢滢”是一头聪明、文雅而又活泼的雌性长江江豚,它很喜欢和饲养员互动,也很能领会饲养员的意图。如需采血的时候,只要饲养员打个手势它就会把尾巴亮出来,方便工作人员采血;平时,当饲养员或参观者靠近豚池,“滢滢”也喜欢凑过来和他们打招呼;喂鱼的时候,“滢滢”总是优雅地游过来对着你一动不动地张开嘴,笑盈盈地看着你,不慌不忙地等着你的鱼,也从不和别的豚争抢。
岁月流逝,年华不再。近年来,“滢滢”的牙齿开始稀松,磨损越来越严重,动作也越来越慢,这是它衰老的表现。
记者了解到,“滢滢”曾生育过三胎小豚。第一胎是2008年7月5日,当时“滢滢”缺奶,幼豚饿死了;第二胎是2011年,是死胎;第三胎是2012年,也是死胎。据悉,死胎的原因可能是“滢滢”当时已属“高龄产妇”。
迄今为止,白鳍豚馆只有一头出生的江豚存活,即江豚“淘淘”,“淘淘”是雄性,2005年7月5日出生,存活至今。
将继续作贡献
遗体将被做成标本展出
“滢滢”在白鳍豚馆的18年里,为研究人员研究作出了很多贡献。因为与人关系密切,使得采集江豚血样更容易,而分析血样,对江豚的生理研究等很重要;为江豚的声学研究提供了活体样本,为科学家解密江豚语言作出了贡献;为江豚的行为学研究提供了实体,比如觅食行为、性行为、繁殖行为等;“滢滢”非常可爱、乖巧,参观者从它那里体验了快乐,并体会到保护长江江豚、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对科学研究及宣传教育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研究人员说,“滢滢”虽然已经离世了,但它依然在作着贡献。“滢滢”遗体将被做成标本用以展出,为科普及宣传工作作贡献。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