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鱀鱼”

(2014-08-12 20:43:25)
标签:

白鱀豚

悲情国宝

全纪录

连载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7

 

 

 “长江女神”传奇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鱀鱼”

 

1590年,明代大医药学家、大博物学家李时珍历时30年,写完集大成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记载药物1892种,其中动物药444种;书中将动物药分成虫、鳞、介、禽、兽、人共6部,每部又分若干类。对每种药物逐一加以叙述,以“释名”确定名称,以“集解”来介绍产地、采集时期、药物形态、性状,以“修治”说明药物制作、剂量和剂型、服法,以“气味”叙述药物的药用性质、毒性、配伍和禁忌,以“主治”说明药物能治疗的疾病,以“发明”、“正误”、“附方”叙述历代治疗方剂和作者亲自经验方。书中对动物的名称多方考证和鉴定,大部分动物名称采用双辞法,少数用单辞法和三辞法。《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称其“既表现时代进步的特征,又开创科学规范动物名称的基础”,“这一设计颇与西方学者瑞典分类学者C..inne(1707—1778)的双名法相近,而李时珍的设计早于林奈的200年”。 20103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宣布,包括《本草纲目》在内的3项中国珍贵文献正式被列入亚太区《世界记忆名录》。在李时珍这部医药学巨著中,也记载了白鱀豚。

 7、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鱀鱼”

 

                                   《李时珍》

选自纪33M《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1956

原画作者:蒋兆和

 

 

《本草纲目》卷四十四·鱗部·海豚魚:

 

海豚魚,生江中者名江豚、江猪、水猪、鱀魚、馋鱼……海豚、江豚皆因形命名……亦有江豚,状如豚,鼻中为声,出没水上。其状大如数百斤猪,形色青黑如鲇魚,有两乳,有雌雄,类人。数枚同行,一浮一沒,谓之拜风。其骨硬,其肉肥,不中食。其膏最多,和石灰艌船良。

 

李时珍引述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所载海豚鱼的药性(气味)和药用(主治):

 

肉(气味)咸,腥,味如水牛肉,无毒。(主治)飞尸、蛊毒、瘴虐,作脯食之。

肪(主治)摩恶疮、疥癣、痔瘘……

 

 

7、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鱀鱼”
                       国家珍贵古籍金陵本《本草纲目》

              资料来源:光明网

 

7、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鱀鱼”

 

在经世的工具书《辞源》中,也将“鱀”解释为是“鱼名,既江豚。”其实是沿袭了前人陈藏器与李时珍之误。

但瑕不掩瑜,以李时珍《本草纲目》为标志,白鱀豚与人类生活关系更为紧密的药用价值从民间进入中医药的药典之中,并代代相传至今。1983年出版的《中国药用动物志》收入白鱀豚。1996年出版的《中国动物药志》则收入了“白鱀豚脂”:

 

【药材】本品为白鱀豚的脂肪。

名称  白鱀豚脂

产销  产地民间应用

采收  捕获后,杀死取其脂肪,用小火将油炼出,放凉后呈膏状。

【应用】

功能与主治  有镇咳、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咳嗽、烧、烫伤等症。

用量与用法  36ɡ。外用适量。

 

当然,编著者特别加了一条【备注】:“白鱀豚是世界上稀有动物,仅产于我国境内,在学术上有很大价值,目前数量已趋稀少,应加以保护,严禁滥捕。”时代不同了,今天谁再打白鱀豚实用价值的主意已经是违法行为。但我们应该了解和知道,白鱀豚在中国民间的药用价值是中国白鱀豚文化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