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宋代诗词中的白鱀豚倩影

(2014-08-08 21:12:56)
标签:

白鱀豚

悲情国宝

全纪录

连载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6

 

 

 “长江女神”传奇

 

 

宋代诗词中的白鱀豚倩影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支奇葩,一代代文人骚客以多彩多姿的笔触将天地万物都收入他们的诗作中,歌颂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佳作中,我们也惊喜地看到了白鱀豚美丽的倩影。

 6、宋代诗词中的白鱀豚倩影 

要知道,全世界能够养育繁衍淡水豚的大江大河只有四、五条,而能够养育繁衍两种豚类动物的河流仅有两条,长江是其中之一,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和恩赐。有趣的是,在生活在长江中的白鱀豚和江豚虽然是“表亲”,但它们之间却极少在一起亲密接触。1980年代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长江进行长时间的白鱀豚生态考察时,也只有几次有幸目睹到白鱀豚与江豚凑在一起觅食嬉戏的情景。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样的长江原生态美景已永远不再。及由此,八百多年前这位自号“江湖长翁”的诗人陈造更是功德无量,他将自己有幸欣赏到的长江原生态美景凝固在诗情画意之中,为后人留下珍罕的白鱀豚艺术形象。

 6、宋代诗词中的白鱀豚倩影
6、宋代诗词中的白鱀豚倩影
                  陈造诗集  清早期写刻本《江湖长翁诗抄》

 

与陈造同时代的诗人孔武仲,则以江豚和白鱀豚为主人公,并以诗歌为它们昭功,创作了一首著名的《江豚诗》,:

 

黑者江豚,白者白鱀。状异名殊,同宅大水。

渊有群鱼,掠以肥己。是谓小害,顾有可喜。

大川夷平,缟素不起。两两出没,矜其颊嘴。

若俯若仰,若跃若跪。舟人相语,惊澜将作。

亟人湾浦,踣墙布筰。俄顷风至,簸山摇岳。

浪如车轮,氛雾相薄。舟人燕安,如在城郭。

先事而告,昭哉尔功。鳄啖牛马,头象鼍龙。

暴殄天物,安得尔同。于人无害,所欲易充。

暴露形体,告人以忠。又多膏油,以助汝工。

江湖下贫,机杼以农。鸟鹊知风,商羊识雨。

大厦之下,风雨何苦。岂知舟航,方在积险。

以尔占天,蓍蔡之验。古之报祭,不遗微虫。

孰扬尔烈,登荐蜡宫。世不尔好,复惟尔恶。

       我作此歌,为昭其故。

  

 

孔武仲10411097),字常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干)人,孔子第48代裔孙,与兄文仲、弟平仲并有文名,同苏轼、苏辙并称“二苏三孔”。他的这首《江豚诗》被收录《古今图书集成》。当代学者对这首独特的诗作见仁见智。有的学者认为作者是针对人们对江豚“掠以肥己”的误解而作。有的学者更注重《江豚诗》的学术价值,认为这首诗对白鱀豚和江豚作了明确区分,“黑者江豚,白者白鱀。状异名殊,同宅大水。”纠正了前代一些学者将两者混为一谈的错误。

 6、宋代诗词中的白鱀豚倩影

 

                                孔武仲10411097

                             图片来源:网络


6、宋代诗词中的白鱀豚倩影

           《古今图书集成》宋 孔武仲《江豚诗》

 

南京师范大学周开亚教授等著《白鱀豚及长江流域的濒危动物》一书将这首诗看作是歌颂白鱀豚的“长江女神之歌”,并将“大川夷平,缟素不起”之后的诗句翻译成了现代诗。其实,《江豚诗》的标题再明白不过了,就是歌颂江豚,诗中为了纠正人们往往将两者弄混的错误,所以首先将江豚和白鱀豚作了明确区分,并非将两者统称为江豚。但江豚和白鱀豚作为“近亲”,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特别是在风雨来临之前频频“拜风”的特征确实十分相似,长江沿岸渔民也不把它们作严格区分。所以,该书翻译的“长江女神之歌”也有助于人们欣赏这首《江豚诗》,从中了解中国2000年的白鱀豚文化史,特转录如下:

 

万里长江波平浪静,

掀不起一点水花。

白鱀来了,成双成对出没,

在水面上露出尖尖的嘴巴。

它们时而俯身入水,时而仰面朝天,

又象在戏水,又象在跳跃奔腾。

船民们见了大惊失色,互相转告:

大风大浪将要来临!

赶快把船舶驶向港湾,

把系缆的竹绳扎得紧紧!

果然,一会儿暴风袭来了,

山摇地动,风浪大如车轮。

雨雾弥漫,笼罩了江滨。

船民们在港湾里安然无恙,

好象置身于设防坚固的金城。

啊,感谢你,白鱀豚!

事先的预告使大家避开了灾难,

你的功劳永远铭刻于心!

 

6、宋代诗词中的白鱀豚倩影 

表现白鱀豚的古典诗词确实如凤毛麟角,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只在宋代诗词中欣赏到“长江女神”的倩影?宋代以前和宋代以后那些盛产诗词的朝代为什么不见白鱀豚的风采?这也是中国2000年白鱀豚文化史留下的一个未解之谜。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