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长江江豚国宝死亡记录鄱阳湖国际淡水豚日 |
分类: 拯救长江江豚 |
2013长江江豚死亡记录
(第9号)
这个月和爱人相携到四川探亲旅游,前后近20天,没想到到成都第一天,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便突然黑屏死机,后面的旅程基本无法上网,和各位网友中断了联系,也错过了10月24日“国际淡水豚日”。前日到家,马上登录新浪微博,看到有关长江江豚保护的好消息还真不少:
10月13日,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荣膺“2012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生态人物奖”。这是徐亚平获评“中国十大责任公民”后,再次获得的环保大奖。恭贺徐亚平会长!这也是对所有江豚保护志愿者的褒奖。
10月24日第四个“国际淡水豚日”,长江沿岸各地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2013年长江豚类保护网络工作交流会在武汉召开,第一次邀请了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湖北微笑爱心志愿者团队、安徽爱汇堂江豚保护工作室等草根NGO到会共商江豚保护大计。会议宣布正式启动“张靓颖感谢爱豚基金小额基金项目”。张靓颖在微博上写下了自己对保护江豚的感言:“爱它,不仅需要语言和眼神,更需要实际行动!”诺基亚代表向沿江豚类保护区捐赠了便携式信息收集设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WBCF)共同举办“2013年生命长江宣传系列活动——为江豚来奔跑!”
在湖南,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等组织举办“留住江豚微笑,保护洞庭生态”摄影公益展。30多名志愿者随协会巡逻队员下洞庭湖寻访江豚,宣讲生态环境保护。近2000名志愿者参与了系列纪念活动,营造了爱豚护豚、关爱自然的浓厚氛围。
这一天,长江扬州段再现“江豚拜风”。
但所有这些好消息,都无法抵消一条最不希望看到的坏消息!
10月24日第四个“国际淡水豚日”这一天,江西鄱阳湖发现一头断尾江豚尸体!
综合大江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等报道:10月24日上午8:50分,江西九江永修县船员张顺朝开着快艇在途经鄱阳湖松门山水域时,发现水中漂浮着一头江豚,他和其他人马上一起把江豚打捞上岸,发现江豚已经死亡。张顺朝随后通过多种渠道查找相关管理部门联系电话报警。永修县渔政局接到电话后,局长詹松泉立即带领工作人员赶往现场进行处理。经测量,这头成年江豚长1.5米,体重约60公斤,全身呈黑色,尾部已经断裂,头部有伤,嘴巴上残留血迹,初步判断该江豚尾巴可能是被采砂船螺旋桨打断的。他们将江豚尸体运回进行了冷冻处理。
中科院水生所郑劲松博士从武汉连夜赶到现场,并于25日将这头江豚尸体带回武汉进行了解剖,发现江豚的体内没有任何异样,排除了疾病、食物中毒等原因,随后进行了一系列检查,确定死亡原因为被船只的螺旋桨击伤尾部后,导致江豚大量失血,同时,尾部断裂也使它失去了游动能力,失血过多、溺水窒息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江豚死亡。
郑博士同时确认这头死亡江豚为雄性,并非此前媒体报道的雌性。
不早不晚,这头断尾江豚是在第四个“国际淡水豚日”这一天用生命向我们诉说它们家族的不幸与危难!
哀哉!这是我今年记录的第15头死亡长江江豚!而且1-10月每月都有江豚死亡记录。
(相关链接http://www.jxnews.com.cn/xxrb/system/2013/10/25/012745728.shtml)
一个种群数量仅有千头左右的珍稀物种,每月平均死亡2.38头,每年平均死亡27.5头,这还只是记录到的数据!
数据无情。中科院水生所王克雄研究员所以在2013年长江豚类保护网络工作交流会再次大声疾呼:“拯救江豚,人类只剩最后10年时间。”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